附件五: 教学设计文案课题《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作用的探究,初步了解探究式学习,体验探究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氧气。【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以往的生活知识中对空气中的氧气有大概的了解,如呼吸离不开氧气,燃烧需要氧气、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等,加上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所以对完整地学习制取一种气体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如何制取氧气的思路和方法毫无经验,这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思路,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设计搜集证据的方式和方法,初步学习对探究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能够及时对探究的各个环节进行表达和交流,以得到最佳的探究效果。学会制取气体的常规思路和方法,为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制取打下基础。【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多媒体,实物投影,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氧气用途的相关图片,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与氧气有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方法能得到氧气?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授课过程工业制氧流程图:空气降温到-200℃以下液化升温到-196℃升温【板书】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物理变化)【提问】那么实验室中是如何制取氧气呢?【板书】实验室制取氧气[讲解]实验室采用:(1)分解过氧化氢(H2O2);(2)加热氯酸钾(KClO3)(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3)加热高锰酸钾(KMnO4);小资料: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固体粉末;氯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实验探究1(1):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现象:木条不能复燃结论:说明常温下放出氧气少。(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木条复燃了结论: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MnO2)时迅速产生氧气。【板书】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实验探究2待上述实验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木条复燃了结论:说明二氧化锰(MnO2)仍然起作用所以又产生氧气。[讲述]以上实验可以重复多次,好像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你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把它再加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这种神秘的物质叫什么呢?【讲述】对,这种物质就是催化剂。【板书】催化剂(又叫触媒):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一变:化学反应速率变的特点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提问】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是否可用其他物质代替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同学们阅读P35页中“催化剂的作用”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讲解】一些工业和制药工业都要用酶作催化剂。
南京江宁区教育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