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传播观念变革摘要:以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为背景,分析了当代传播观念的变革,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及其价值发现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主要从重新理解数据、信息、新闻的相关关系,以及从“用事实说话”到“让数据发声”的数据新闻学兴起两个方面对相关主题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新闻传播观念的创新理解提供思路。关键词:大数据;新闻传播;数据新闻;数据分析;信息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2014)01-0139-07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根据IBM的定义,大数据的特点可以用4V概括: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Volume是指数据体积量大,一般在10TB(1TB=1024GB)或跃升到PB级别的规模;Variety是指数据类型繁多,如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Veracity(也有人认为是Value)指其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在数十小时连续监控录像中,有利用价值的数据可能仅有数秒。也正因此,其数据真实性高。Velocity是指数据处理速度快,基本能够做到对数据的实时处理。有1秒定律之称,这一点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和解读的方式。当然,从表面上来看,大数据时代的关键是如何在各样类型的巨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但其深层的目标,即非技术层面的目标更值得我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们关注,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顺应潮流,在思想、观念层面进行自我更新。目前主要是指,经过对数据处理和分析,如何在合理时间和空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信息获取者或决策者对目标达成新的认识和理解的信息。这个概念涵盖了人们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是无法实现的。也是当今数字化时代应掌握的一种新型能力,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的能力。掌握这种能力即把握住了社会思想的“变革之力”。一、重新理解数据、信息、新闻的相关关系数字化时代来临后,社会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信息――数据(大量的)――信息爆炸(从量变到质变)――信息形态的变化(大数据)。我们可以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做到一些在小规模数据基础上无法做到和完成的事情。对于理论研究者来说,要关注的不是承载数据的产品,而是数据本身和我们如何运用这些数据。当我们十多年前在谈论信息爆炸的到来时,我们的数字世界一直在扩张,2012年每天都会有数亿条微博发布。有研究者试图对人类所创造、存储和传播的一切信息的确切数目进行估计,包括书籍、图册、报刊、信件、电话、照片、音乐、音视频(模拟和数字,包括电视、电台节目)、电子邮件、电子游戏、导航应用等等,这些数据有着非常庞大的数量。研究者发现,2000年时,在全部数据存储量中,数字信息只占四分之一,但到2007年,在全部数据中存储量中只有7%是以模拟数据存储在报纸、书刊、图片等媒介上的。至2013年,世界上存储数据中的非数字数据只占不到2%。互联网上“每天新浪微博用户发博量超过1亿条,百度大约要处理数十亿次搜索请求,淘宝网站的交易达数千万笔,联通的用户上网记录一天达到10TB……”这种量的增加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翻阅史料看到一则一千三百多年前邸报上的新闻,再看看现在报刊上的新闻,会发现这两篇文字之所以被认为是新闻,因为它们都具有新闻的“内核”,即具备新闻的五要素,读后知道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是否也会像毕加索那样,在看到一万七千多年前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上的马,和一张马的照片或画时说,自那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创造出什么东西了。这种说法既正确又不完全正确。正确是因为这些文字仍是一则新闻;不完全正确的是,改变还是存在的,唐朝的报纸上写出一条新闻要历时很长时间,而现在不需要那么久了。想象一下,数字化时代,微博和自媒体的运用,使一则新闻瞬时产生。还有,获得新闻的读者或许存疑新闻信息中有不准确的信息,但疑惑很快又被几十则文字新闻或数幅、数十幅照片解释了。一则纸媒时代不起眼的“豆腐块儿”新闻,可能在几十分钟内被百万、千万次拷贝、转载,变成社会大新闻,甚至引发一场社会变革。这就是一种由量变导致的质变。物理学和生物学告诉我们,当我们改变规模时,事物的状态有时也会发生改变。如纳米技术专注于将东西变小而不是变大,到小到一定程度时,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会发生改变。新闻信息也是一样,虽然新闻还是那则新闻,质没变,但量变了,情况就会发生改变。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它通常被视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但它不是要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用一定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
大数据时代的传播观念变革.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