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嘉陵江流域洪水预警机制研究.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嘉陵江流域洪水预警机制研究摘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嘉陵江流域的暴雨洪水特性,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洪水预警的相关研究,结合嘉陵江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预警机制的思路,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关键词:嘉陵江洪水预警机制嘉陵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径流由降雨补给,水量丰沛。北碚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120m3/s,年径流量为670亿m3,干流、涪江、渠江径流量分别占全江径流总量的45%,25%和30%。流域内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常出现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9月中旬,其中7、8两月最多。洪水的特征是历时短、洪峰高。由于嘉陵江流域形状略似扇形,洪水向心汇流,加剧涨势,常常引发严重洪灾。分析山区河流的河道、地形、汇流情况等,确定主要影响因子,充分考虑空间分布和时程演变的不均匀性,建立嘉陵江流域陆面水文模型与大气模型耦合的模拟系统,用于模拟流域过去的径流过程及预报和预测流域未来的径流过程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综述目前,针对流域水循环规律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两种:数理统计方法和水文模型方法。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是对实测径流、降水等水循环要素序列进行趋势分析与检验。检验方法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两种。由于水文序列具有非正态性,因此通常非参数检验比参数检验方法更适于水文序列的时间变化分析。近年来,无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以下简称“MK检验”)在水文序列的趋势分析检验和流域水循环变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鉴于趋势分析检验等统计方法具有无法反映水循环要素之间的物理联系,也无法揭示径流变化的弊端,近年来,流域水文模型逐渐成为流域水文响应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方法。1、流域水文模型流域水文模型的建立和完善基于人们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对其习性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同时得益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倒逼”,并有赖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回顾水运模型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最初的水文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一水文环节,采用一些物理概念或数学方程来描述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从20世纪50年代起,研究者开始把水文现象的整体循环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50年代后期提出了“流域水文模型”的概念。20世纪60-80年代,是流域水文模型即集总式概念模型(“灰箱”模型)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知名的流域水文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后,流域水文模型开始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包括水文循环的规律和过程如何随时间和空间尺度变化,水文过程的空间变异性等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水文模型的发展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和实用化。一方面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高程模型(DEM)和遥感(RS)、航测及雷达等遥测技术相结合,以求更加客观地表征流域下垫面和气象输入条件的时空变异性;另一方面还与地球化学、环境生态、水土保持、气象和气候等学科和领域的专业模型相耦合,以解决与流域水循环相关的各种生产实际问题。2、分布式水文模型相对于传统的集总式概念性水文模型而言,机理性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能够比较真实地刻画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和水文特征。目前,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模拟计算流域中的各个水文要素的状态量,如径流过程模拟;模拟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水质和生态的影响;通过对水文过程的模拟来把?流域水??的演变规律。在?述研究问题中,径流模拟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环,如?不能

嘉陵江流域洪水预警机制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xiong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