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日源回归词“自由”的词义演变研究.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日源回归词“自由”的词义演变研究摘要: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日源回归词“自由”的含义演变问题。“自由”一词原本存在于古汉语中,后传入日本,意为“不受限制和约束、自己作主”。近代日语用“自由”一词来翻译西方的“freedom”和“liberty”,并把古汉语中“自由”一词的含义扩展到“在法律和制度的规定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不受限制”“政治活动不受国家权力的干涉”,哲学上指“对自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关键词:自由回归词词义演变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历史上在汉字文化交流中,日本从古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明治维新后,日本曾用这些汉语词汇翻译西方词语,使这些词语赋予新的语义。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为了通过日本便捷地学习西方文化,又从日本引入了这些新词语。本文把日本人直接从古汉语中借用去翻译西方语言的词语,后又被汉语借用的词称为日源回归词。现代汉语中的“自由”是个法律、政治、哲学上的概念词,它原本是古汉语中的常用词,大约唐代时流入日本,在新文化运动中,由梁启超等学者接回中国。中国学术界对日源回归词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刘正琰、高名凯(1984)、岑麒祥(1990)、史有为(2003)等对汉语外来词做了基础性的整理、解释工作。近年来,李运博(2006)对梁启超输入的日语借词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冯天瑜(2004)从中国、日本、欧美的文化互动中探讨了近代汉字术语的生成问题。上述论著从整体上把握了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问题,然而,对某些词语回归的微观探讨还显得不足。本文以“自由”一词的回归为例,论述该词的含义演变情况。一、古汉语中“自由”的词义及在日本的传播在古汉语中,“自由”一词指“不受限制和约束,自己作主”,使用频率较高。《后汉书·阎皇后纪》中有“兄弟权要,威福自由”的记载,同书“五行志第十三”中有“百事自由,初不恤录也”的记载。汉·郑玄《周礼》注有“去止不敢自由”之说。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句,这里的“自由”可解释为“自作主张,按着自己的想法行动。”到了唐代,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中多处出现“自由”一词。如:朝光入瓮牖,尸寝惊敝裘。起行视天宇,春气渐和柔。兴来不暇懒,今晨梳我头。出门无所待,徒步觉自由。(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世人求富贵,多为奉嗜欲。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白居易《短歌行》)上述唐诗中的“自由”一词,义为“舒畅,悠然自得,没有负担,安闲舒适”。杜甫少年家境优越,过得十分滋润,但他的仕途不顺,中年之后又因战乱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理想抱负难以实现,最终郁闷至疾,病死于客舟之中。体会到被束缚的“不自由”,才会更加向往“自由”。同一时期李白的诗歌中没有出现类似向往自由的词句。白居易的诗歌则更多地流露出一种向往闲适生活的心情。他的闲适诗对后代读者有很大影响,其浅近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屡屡为后人称道。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的“闲适”思想(即“自由”),对后世更加有深远的影响。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文化交流上达到了顶峰。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把中国文化带回日本。其中,中国汉字是最有影响力之一的学术交流的证据。不管是中国汉乐府诗中的“自由”,还是唐代诗歌中的“自由”,都表达的是一种按自己的主张行事,悠然自得,没有负担,安闲舒适的自由。这与日本古文献中的“自由”的含义是相通的。在日

日源回归词“自由”的词义演变研究.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