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虚拟道德追问网络道德底线虚拟?道德?追问网络道德底线网络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慎独”意味着人独处时,在没有任何外在的监督和控制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传统社会的道德范式以服从为主,而网络社会的道德范式,只有上升至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层次上才具有自律性,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更多的“本我”放到了这个虚拟空间记者:在今天,不少人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去年,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木子美”事件,引发了关于社会道德和网络道德的争论。虚拟世界的各种信息、思想左右着一些人道德和信仰的方向。你觉得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究竟需不需要讲道德?唐永进:肯定需要。道德的自律特点,要求人们不仅在现实生活中,而且在虚拟世界里,都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能妨碍其他人。记者:我们已经看到,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盗版、诽谤、色情、诈骗等犯罪现象,可以说,网上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据说,国际上几乎每20秒就有一起黑客事件发生。好像在网络世界,人们的道德水平更低一些?唐永进:在虚拟空间,人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都与在现实空间中有很大不同。人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角色、制约,揭掉“面具”,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意味着,在传统社会中形成的道德及其运行机制在信息社会并不完全适用。面对面、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变成了互不见面的虚拟交往;网友之间难以进行身份鉴别,网上交流可以完全无所顾忌,使传统道德的规范作用显得比较弱化。记者:那与传统道德相比,我们怎样定义网络道德?唐永进:学术理论上对道德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调整人们以及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二是实现人的全面自我完善和手段。伦理道德的产生与形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共同的约束,而网络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这样,我们既不能为了维护传统道德而拒斥虚拟空间闯入我们的生活,也不能听任虚拟空间的道德无序状态,或是消极等待其自发道德机制的形成,因为它将由于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密切联系而导致传统道德失范。记者:大多数青少年是按照社会要求的一种习惯模式成长,他们只有在虚拟空间才可能成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宇宙”。唐永进:对,很大程度上,网络变成人类的另一个生存世界,让人们自由驰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以“超我”面目出现;在虚拟空间里,人们更多地以“本我”体现。因为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抵御网络糟粕的能力较弱。青少年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更甚者,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心理。社会道德和网络道德成为同心圆时,社会文明高度发达记者:你觉得,网络道德与社会道德存在双重标准?唐永进:网络道德与社会道德总体应该是一致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反映。一般而言,网民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在虚拟空间也会有相应的道德品质体现。记者:如果用
虚拟道德 追问网络道德底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