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考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纵观2006年各省市古诗鉴赏高考试题,诗歌题材多样,考查的题型也是多样。研究试题的命题角度、测试意向、设计技巧,对我们的诗词教学和高考备考,应该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试从古诗鉴赏命题的角度来探索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使考生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基本方法。一、关注题目,揣摩题旨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打下基础。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如2006年高考四川卷考查了周密的《夜归》: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鉴赏时,可抓住题目展开丰富联想。在这里“夜”指夜里,“归”就是回家。联系起来就可知道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的是主人公深夜归家的情景。从题目可引发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为什么会在深夜里回家,它从哪儿来,有同伴吗,他害怕吗,想了些什么等等。也可引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测: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在一个凄凉漆黑的夜晚,旅途一定会很艰难,很疲惫,他一定会十分思念家人,如妻儿老小,所以一定会归心似箭。这样一联想,就可使题目具体化,即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心情下来思考。其实,这正是作者的行文思路。这些具体化的问题,稍加思考,我们便能更好地、更快地走进作者的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所以关注题目,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作品思路。二、了解作者,挖掘内涵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历年高考的诗歌鉴赏中,都会附上作者的姓名。而从这些诗人的姓名中(除比较陌生的),我们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诗人所选择的题材,所要表现的思想,所要抒发的情感,都是由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修养、他的学识、他的遭遇、他的思想,甚至是他的诗风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在平时应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一些名作家的生平、思想、诗风及他们的生活的时代背景,这样,我们在鉴赏作品时,我们就能充分地调动我们已有的知识积累,把诗歌作者所孕育的暗示功效充分地挖掘出来。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考查了陶渊明《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陶渊明,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作家。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中学阶段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诗作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辞官归田后,他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诗的语言纯朴自然,意境高远拔俗,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了解作者的这些情况,再细读本诗,就不难解答试题了。答案如下: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