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很多人住不上房子的城市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因为,购买经济适用房能够带来巨大的效益,所以能买得起商品房的人也不愿意买商品房了,就会带来对经济适用房的更大需求,这就是近两年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这样建再多的经济适用房也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政府应把买不起房的低收入人群的住房1'4题解决了,才能考虑中等收入的人群。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为低收入者建设廉租房。廉租房是给低收入者提供基本的居住条件,应是小户型高层建筑,每户最多不超过70平方米,只租不售。租金应该根据收入水平收取,。如果收入变化,就该加收租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就不应再住廉租房,使廉租房快速周转。廉租房地点选择上不宜建在郊区,因为交通费对低收入者来说难以承受。廉租房要吸取经济适用房选址远郊区造成交通拥堵的教训。建设廉租房的资金主要靠政府投入,也可把土地出让金用在廉租房建设上,并结合危旧房改造进行。因为住危房的人大都是低收入的人,如果政府能出资建设廉租房,将加快危旧房改造进程。此外,应建设专门用来出租的公寓,供刚毕业的学生和不愿意买房的人租住。现在分到机关的大学生收入水平并不高,买不起房,要让他们有房子租。因此,政府起码要提供固定的房源用于出租,租金随行就市。国外有专门供出租的公寓,我们没有。为什么房地产商盖房子只卖不租?因为租金低于贷款的利息,也和房价不断上涨有关。可租房子少,租金必然提高,有人就认为买房租出去有利可图,更增加了买房的人群,这是房价不断推高的一个原因。现在很多人都愿意买房子,甚至远远超出自己的收入水平,成了“房奴”。“房奴”是指超越自己的工资水平过早拥有房子的人。住房是消费品,实际上每天都在支付成本,因此,收入应和住房子的支出相符。应建立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选择住房的消费理念,即高收入可住大房子,中等收入买小房子或租房子住,低收入的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政府应出资建供出租的公寓,为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政府应鼓励和提倡租房子住,一方面可以缓解商品房的需求膨胀,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空置房,从全社会来讲是一种节约。目前大家把拥有自己的住房当成理念,实际上和住房制度改革有关系,也同房价上涨有关。我国的住房改革存在着失误,住房改革应该是租金市场化加货币补贴,而不是公房私有化。房改加剧了房产需求,而且减少了政府可供出租的房源。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建设的房子绝大多数是小户型,位置也比较好,最适宜作为廉租房。住房改革时机关事业单位把60~70平米左右的房子卖给一定级别的人,他们收入相对高,这些面积相对小的房子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因此很多人把这个房子锁起来买大房子住,这部分房的空置率很高,其实置换或出租都是办法。房地产开发的动力大是因为政府、房地产商、被征地农民、买房者都有利,所以大家都愿意做。而廉租房大家都不愿意做,因为政府要拿钱拿地很困难,因为被拆迁入不愿意;户型小,设计上难度大,建造者也不愿意,大家都没有积极性。因此,廉租房建设很难,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综上所述,一是建廉租房以降低房地产的需求,政府要资助住不起房的低收入者二是从节约用地的角度出发,廉租房应该搞d,P型,能住得下就行;三是合理布局,居住区不能远离城市,四是政府可通过上述措施降低房地产需求达到降低房价增长幅度的目的,不能直接压低房价。打造住房保障之
住房消费应呈梯级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