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道德与智慧.doc:..浅谈道德与智慧凝坐在窗前沉思,让思绪融入到历史的长河,纵观历史岁月,让一切尽收眼底。失意如张继,悲古如屈原,豪迈如苏轼,潇洒如庄子,这些从来不曾被人遗忘的迁客骚人,与其说他们是智者,还不如说他们是道徳高尚的人?可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智慧呢?顺手拿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智慧: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言简意赅,明白之至。智慧是青峰的突兀,而道德却是山脚的坚定;智慧是康桥的流水,而道德却是冰雪消融的源头。没有一种智慧可以离开道徳根源,没有一种智慧的发扬可以超越道德的范畴。但丁说过一句话:“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可以不聪明,但是他宽厚的德行也能赢得别人的尊敬;一个道德有问题的人,即使再足智多谋,也会做出奸邪的、为人不耻的行为。就说宋朝的秦桧吧!他的智慧难道不大?他是当朝状元,又当过两任宰相,可谓才华过人,但是,他虽然有着丰富的智慧,他的道德本人却不敢恭维。他为官期间,采用的政治手段与他的智慧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作为宰相的他,应该辅佐皇帝,以天下百姓的生存和国家的兴旺为己任,对一切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事儿,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他,在民族逍到危难,国家利益遭到损害时,为了自己的私利,搬弄是非,造谣离间,出卖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陷害同他共事的大臣,就连精忠报国的岳飞,他也必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的人,利用智慧害国害家,与其说智慧高尚,还不如说猪狗不如,这样的智慧,是没有道德作为根基的,还不如没有。我们熟悉的周恩来总理,他严于自律,道德高尚。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他青年时代,曾在一面大立镜旁贴了一张纸做的“镜子”,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恩来总理用这些话作为自己的“镜子”,时刻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为屮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言。说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说,你所举的例子,都是名人、伟人,与我们平民百姓相差甚远,再说,平民百姓哪有这样的胸襟?那就让我再说前不久在电视上的一个例子吧:一个中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老人摔倒在路上,便主动丄前将老人扶起,却被这位老人告丄法庭,在众多证人的证实下,这位老人才不得不撤诉。后来,法官在结尾还向观众作了个善意的提示:告诫人们在做好事时要注意这样,要注意那样。试想:我们做好事时都要瞻前顾后,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社会,还让人怎么想,真可谓天理何在?道德何在?这是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儿,一个中学生,他没有高深的文化,没
[精品]浅谈道德与智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