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自读文本《小狗包弟》(1课时)辽宁省营口市第三高级中学李明珠2003年感动中国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巴金1980年1月4日小狗包弟——一场灵魂的自我救赎学习目标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蔽芾甘棠),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寒夜》《憩园》《春天里的秋天》散文集《新声集》《随想录》(说真话的大书;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1981年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世纪老人”:1904-2005“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楔子:(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2)--------------包弟来历发展:(3-6)---------七年相处结局:(7-9)---------一朝离别尾声:(10-13)--------真心忏悔理清文章结构两条狗:1、文革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2、作者的小狗包弟。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作者为什么要先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1)结构上:是为引出下文话题,起着铺垫、暗示下文包弟悲惨命运的作用。2)内容上: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悲伤;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时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形成对照,反映那个时代人和人的关系竟不如狗对人的信任(以狗的仁义反衬人的无情,心灵上给人更大的震撼力)深化了主题。3)写作效果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这更衬出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承担责任的精神态度。本文说了几条狗的故事,哪条狗的故事是主体故事?怕生识趣客厅作揖守候亲热日本客人拍摄包弟日本女人过问包弟爱人讨骨头喂包弟读第3—,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的情感越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痛。。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厄运呢?1、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犯);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四旧”嫌疑);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
小狗包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