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乐清市雷电灾害特征及防雷减灾对策.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乐清市雷电灾害特征及防雷减灾对策.doc:..乐清市雷电灾害特征及防雷减灾对策摘要利用乐清市1960-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数据和近10年全市雷击事故资料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对该地区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特点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御雷电灾害的对策。关键词雷电;灾害特征;防御対策;;P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5-0265-02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瓯江口北岸。西北为雁荡山山脉,东南为海积平原,地势平坦、河网交叉。屈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气候多变,气象灾害频繁,加之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人口稠密的现状,由于生态环境基础脆弱,承灾能力较低,一旦大面积遭受雷灾的侵袭,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近年来,全市雷电灾害总体上呈逐年波动增长趋势,给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笔者根据兀清市1960-2010年的观测资料数据和近10年全市雷击事故事例,分析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特点,为防雷减灾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提早做好防御工作、减少因雷击而造成的灾害提供一些对策。1乐清市雷暴日特征分析根据雷电活动的频度和雷害的严重程度,依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规定:年平均雷暴口数在90d的地区为强雷区、40d〈雷暴日数W90d的地区为多雷区、25d〈雷暴日数W40d的地区为中雷区、雷暴口数W25d的地区为少雷区。,根据乐清市1960-2010年的观测资料数据进行统计,从图1可以看出,1960—2010年乐清市共有雷暴日数1979d,平均每年有40d,为多雷区;1961—1983年为多雷暴年份,近10年有减少趋势,其中最多的年份达74d,出现在1975年;最少的年份达21d,出现在2009年。,一年中1-12月都有雷暴天气出现,4—9月为雷暴的多发月份,占总雷暴FI的86%;尤其在6—8月雷暴次数最为频繁,、>,每天的雷电又多发于午后到傍晚。,从图3可以看出,乐清市北部的大荆、智仁、双峰、镇安、仙溪和南部的磐石、七里、黄华、翁坪、北白象、柳市为雷电多发区,年平均地闪频次大于49次;乐清市中部从南塘、南岳到岭底、淡溪为雷电低发区,年平均地闪频次小于30次;其余地区雷电地闪在30〜49次。,地势西高东低,雷电地闪频次分布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特征;,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每年4—9月雷暴频繁极易造成建筑物、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和人等雷灾事故。从2001—2011年乐清市各类雷电灾害対象所占的百分数(图4)可以看出,直击雷造成人员伤亡占总百分数比例在36%左右,而雷电感应及雷电波侵入等造成的雷电灾害占总百分数比例约64%。雷电成灾可以分为直接雷击和间接雷击2种。直击雷是导致地面建筑物受损、物体燃烧、人员伤亡等。间接雷主耍是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一般来说雷电感应没有直击雷猛烈,但其发生几率比直击雷高很多。雷电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产生的破坏作用,一

乐清市雷电灾害特征及防雷减灾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