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写游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颐和园北京的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1998年11月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的西山脚下,泉泽遍野,群峰叠翠,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xǐ)太后重新修建,并命名为颐和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和庭院,就看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长廊蜿蜒于万寿山南麓(lù),昆明湖北岸,将如画的景点串联成一线,为旖(yǐ)旎(nǐ)的风光镶上画框,使湖山的景色层次分明。长廊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景随步移,美不胜收。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共分成273间,是世界长廊之最。每一间的横槛(jiàn)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这些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有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走到长廊一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佛香阁。佛香阁建造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眺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远处烟波淼(miǎo)淼,近处的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ǎng)在湖面慢慢地荡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西望群山起伏,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许多古老的城楼。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岸上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儿。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造型十分优美。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座桥既是通往湖中岛的道路,也是一处叫人过目难忘的景点。颐和园到处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cuì),以无比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是观潮的最好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人们的眼前。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近处,镇海古塔、中山塔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这时候,江潮还没有来,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

学写游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5186fy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