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斩断缚心的绳索”写作指导及例文材料作文“斩断缚心的绳索”写作指导及例文【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后生恍然大悟~1我们的人生,不也常常被那些无形的绳索牵住吗,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请以“斩断缚心的绳索”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写作指导】这个作文题有一定的审题难度,有两点是分析题目时首先要注意的:一是“缚心的绳索”的比喻义,二是“斩断”所明示的内容。审读材料,特别是审读引语时,要重点分析两个问句的意思。牵住我们心灵的绳索都有哪些呢,我们应该怎样斩断呢,写作时,要做到化象为意,化大为小,亦即在习作中要点明“绳索”的比喻义。“绳索”,可以是名誉、利益、权势等欲望,可以是自卑、自满、自负等情绪,可以是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还可以是陈腐的思想与观念,等等。同时,还要考虑到“斩断”的含义,它要求我们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放弃不当的追求,抛弃不良的情绪;遗弃情感的影响,毁弃陋叙还是议论,都应该结合社会和生活实际,都应该有明确的主旨观点。写作时要紧扣“斩断缚心的绳索”这个话题来展开,不能出现如下的偏差:一是不能点明“绳索”的比喻义,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二是“绳索”的所指并列不当,如名誉、利益2与欲望,如名、利与自卑等;三是列举事类,停留在表象,缺乏必要的分析与延伸论证,文章缺乏内涵。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审读材料,注意分析引语,紧扣话题立意,就能写出好文章来。【佳作1】寻史?悟今“我从灵魂深处感到,一定要反叛一切,走我自己的路。”先哲惠特曼窥探人的心灵,从内心深处发出一声呐喊。——题记盆景在园丁的刀斧与白绫的修剪和束缚下,固然可以修成玲珑的身段,但在刺骨的疼痛中却磨蚀了青松的挺拔和清高,蜕去了野草的坚韧与顽强~面对此景,我们能否感知那缚心的绳索已将我们的心束得面目全非了呢,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自人类诞生起,上帝就将我们置于一个深受各种束缚的世界,但只要挥舞锋利的宝剑,斩断缚心的绳索,就能活出精彩的人生~让我们的视线穿透历史,将前人挥利剑斩缚绳的伟岸身影渐渐放大吧。——“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向往着自然的圣洁,羡慕着田园的淡泊,一位贤人走出了“尘网”和“樊笼”,走向了自然和田园。于是,历史的长河便又汇入了一股清泉,历史的长廊便又增添了一幅画卷。陶潜,3他摆脱尘世的羁绊,斩断世俗的功名利禄,他的人生多超然~一位斩断名利绳索的田园诗人~——“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曾经有过的抱负与志向在朝臣的排挤中化为乌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他的心饱受煎熬。他该如何,沉沦还是淡泊,他选择了
材料作文“斩断缚心的绳索”写作指导及例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