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老何回家的账本 样本人物 36岁的肖仁慧 28岁的雷肖 46岁的何天强 59岁的李忠成何天强 46岁木工四川双佛镇人金钱成本: 和妻子、哥哥一起回家,从嘉定到上海站,7块钱,上海站到绵阳站,硬座245元,从绵阳再坐公车去汽车站,两块钱;绵阳汽车站再坐汽车到双佛镇,40块钱;双佛镇再坐中巴到家里,5块钱。加上将近两天吃饭的100元,共399元。时间成本: 公交、轨交、火车、公车、大巴、中巴加步行,从上海嘉定一路到四川双佛镇的家中,如果买到快车票,共需38个小时,但“一般都晚三四个小时。”亲情成本: 汶川地震震塌了家里的楼,一年之后老父亲也离开人世,不是因为在上海“钱还算好挣”,何天强和妻子说什么也要回去一直陪着老母亲。又到一年春运时,漫漫长夜回家路。昨天是高铁时代春运正式售票的第一天,虽然预售第11天的票下午3点才发售,但从凌晨4点开始,上海火车站大卖场门口就陆续聚集了不少归心似箭的回乡人,冬夜的寒冷丝毫没能驱赶人们迫切回家过年的心情。一张回家过年的车票,包含着多少回乡人的不安、温暖、焦虑、迷茫、淡定、亲切、喜悦、信心、急迫、无奈…… 22:41不安:能不能买到票还不一定在上海火车站大卖场对面10米远的惠信招待所,早报记者见到了四位老家在四川绵阳的返乡人,36岁的肖仁慧,28岁的雷肖,46岁的何天强,59岁的李忠成,已经钻进了被窝。简易的房间里只有四张床位的空间,四人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跟招待所老板说过了,一旦看见有人排队就喊我们起来。”肖仁慧床头备着绿色军大衣,面容有些疲惫,眼里还有些许血丝,但需随时准备出去排队,就是抱着“死活都要回家”的心态。在外高桥(600648,股吧)做水电工的肖仁慧说,“有时想想春节不回去算了,460元的票相当于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呢,但父母小孩一年都没见了,想家厉害。” 2008年的那场地震,将何天强在四川双佛镇的房子震塌后,回家的频率才由三年一次,变成一年一次。“2008年10月,这边的活干完才回到家里,大半年才把房子盖好,还不到一年,父亲又走了。”何天强说,因为老母亲太过孤单,年近5旬的他才觉得要多尽孝道,“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买不到就天天排,还买不到就坐汽车。来上海10年了,欠家里的太多。”这次准备通宵排队,何天强背着五张票的任务,“老婆,哥哥,我,还有两个老乡,我先把钱垫着。”说着,他从发黄的西装内襟口袋中掏出1500元。此时的何天强则拿出张纸,给记者介绍自己回家的账本。“从嘉定到上海站,一个多小时,7块钱,上海站到绵阳站,不晚点32小时,硬座245元,从绵阳再坐公车去汽车站,半个小时,两块钱;绵阳汽车站再坐汽车到双佛镇,三个小时,40块钱;双佛镇再坐中巴到家里,半个小时,5块钱。加上将近两天吃饭的100元,一共是399元,38个小时。这还算好的,年后回上海的花费要翻倍了,因为火车票只有翻倍的高价票能买,还很少能买到。” 04:40焦虑:时刻关注排队动向“大家自觉排队,维护好秩序。”大卖场铁门外约莫已经聚集了20个人,何天强和其他三人也按捺不住焦虑,从招待所里出来了。在离排队处百米远的沙县小吃,老板正在张罗着热气腾腾的早点,两碗大腕小馄饨,两碗青菜肉丝面,四个人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吃一点暖和多了。”肖仁慧两分钟不到就吃完了小馄饨。这时店门开了,又进来一位返乡等待的购票者。“兄弟去哪的啊?”“四川绵
木工老何回家的账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