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武汉石榴红村新农村建设.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武汉市石榴红村新农村建设————————————————————————————————作者:————————————————————————————————日期: 武汉市石榴红村新农村建设的PPP模式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的模式有多种,新农村建设中每一项具体工程的建设模式也各有异。既有农民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完全自立建设的情况,也有集体与农户,国家、集体与农户,国家、集体与私人资本合股投资建设的情况。后者称为“PPP模式”。现以武汉市石榴红新农村建设的PPP模式进行分析。一、石榴红村的基本情况石榴红村属武汉市东西湖区,是慈惠街鸦渡大队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武汉西郊、汉江北岸,占地面积200亩,居民73户210人,总建筑面积10540平方米。2005年,慈惠街工委、办事处把群众“住得好”和“富起来”两大工程综合考虑,以“搭建一个市民休闲旅游和农民增收致富平台”为目的,将石榴红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加快发展,为逐步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了一条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新路子。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80元,预计2006年石榴红村户平增收可达1万元。石榴红村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受到了中央书记处书记何勇、全张思卿等同志的高度评价,被湖北省旅游局确定为“湖北省乡村游示范点”。二、石榴红村新农村建设的立项背景农民致富慢、增收难,长期困扰着我国农村的发展。2005年,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武汉市委、市政府也作出了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决定,这无疑为石榴红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慈惠街工委先后多次远赴北京、成都、江苏、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发达地区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尤其是成都的红沙村、江苏等地的“农家乐”的建设经验,大大开阔了他们的思路,使他们对如何发展农业、改造农村有了全新的认识――农村要发展,不仅要让农民住得好,而且还要让农民富起来。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既不能简单的照搬硬套,也不能心血来潮,必须尊重群众的意愿,立足于本地资源,结合当地实际。慈惠办事处地处武汉西郊,东与中心城区仅一堤之隔,南临汉水,北依汉渝铁路、107国道,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滨江临水的旅游资源;这里还有华中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等,具有发展“农家乐”的基础条件。慈惠街工委确立了将“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休闲旅游与都市农业相结合,将市民休闲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实施“旅游富民”战略,着手对石榴红村进行改造。三、石榴红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石榴红村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多渠道筹资模式,由政府投资作坚强后盾,实行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严格执行“节约成本、因地制宜、就地改造”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尽量减轻农民负担。到目前为止,石榴红新农村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改造73户居民房屋以及石榴红村基础设施建设、石榴红村广场、多功能活动室、卫生室、图书室、警务室的建设,还有村绿化、会议休闲场馆建设。第一期的改造,以“街队出大头,农户出小头,市区投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四结合模式,政府、集体及私人资本共投资2245万元(详见下表)。第一期建设资金整体投入情况:此阶段,资金的具体投向是:投入“四通四改”基础设施建设约162万元;绿化资金20万元

武汉石榴红村新农村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pod0b
  • 文件大小97 KB
  • 时间2019-11-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