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目前,西医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尚缺乏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案,铋盐、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单独应用疗效不佳,三联疗法细菌根除率可达80%~90%,但常出现恶心、腹泻、伪膜性肠炎、过敏等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Hp阳性胃炎、溃疡病,多不拘泥古方,而是辨病与辨证结合,因此显示出优越性。中医古典医籍中对Hp并无认识,也没有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病名记载,但从临床病例的主要症状来看,Hp感染相关性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泛酸等病证的范畴。祖国医学除了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外,还十分重视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正如《儒门事亲》所说:夫病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一般认为,Hp感染当属中医学的邪气范畴,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邪气在中医学中包含致病微生物,而Hp的发病特点激惹性、渐进性、反复性,均符合中医湿热邪气的临床表现。目前认为,脾胃虚弱是Hp感染的病理基础,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为Hp的附着、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Hp感染后可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脾胃虚弱的程度,使机体祛邪无力,不能消除Hp。辨证治疗中医辨证治疗Hp相关性胃病,目前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抑制或消除Hp致病因子的同时,注意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保护胃黏膜屏障,纠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因此,益气健脾、消热化湿、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应为治疗Hp的基本原则。中药有安全、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优势。根据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辨证分型治疗Hp相关性胃病,改善症状明显,现介绍如下。脾胃湿热型症见胃脘灼痛,大便干结,舌苔黄腻,查Hp阳性,治以清热除菌。处方:酒制大黄5g,黄连10g,黄芩10g,地丁20g,蒲公英20g,槟榔10g,丹参20g,半夏10g,半枝莲20g。组合原则是选择清热兼有抗Hp作用的大黄、黄连、黄芩、地丁、蒲公英等,再配以其他清热燥湿的中药。肝胃不和型症见胃脘胀痛,嗳气吞酸,食后饱胀,查Hp阳性,治以降气除菌。处方:代赭石20g,槟榔10g,厚朴10g,百合20g,乌药10g,蒲公英20g,黄连5g,白芍20g,佛手15g,焦三仙各10g。组方原则是选择降气兼有抗Hp作用的槟榔、厚朴等,再配以其他疏肝和胃的中药。脾胃虚弱型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缓,舌苔薄白,查Hp阳性,治以健脾除菌。处方:黄芪30g,肉桂5g,高良姜5g,白术10g,白芍20g,蒲公英20g,百合20g,乌药10g,黄连5g,甘草5g。组方原则是选择健脾温中兼有抗Hp作用的黄芪、肉桂、高良姜等,再配以其他健脾益气的中药。胃阴不足型症见胃脘灼痛,口干口苦,舌红少津,查Hp阳性,治以滋阴除菌。处方:百合20g,乌药10g,沙参20g,麦冬20g,赤芍20g,丹参20g,乌梅10g,槟榔10g,黄连5g,蒲公英20g,半枝莲20g,甘草10g。组方原则是选择滋阴兼有抗Hp作用的乌梅、赤芍、麦冬等,再配以其他滋阴和胃的中药。胃络瘀血型症见胃脘疼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查Hp阳性,治以化瘀除菌。处方:酒制大黄5g,丹皮10g,丹参20g,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wkmei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