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县碧城镇萝卜丝(条)及脱水蔬菜加工碧城镇人民政府二00四年四月目录一、项目区概述二、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项目承担单位概况四、原辅料供应五、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六、项目建设内容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八、项目机构设置九、环境影响分析十、经济效益分析十一、社会和生态效益分析2一、项目区概述(一)项目区自然、社会状况碧城镇位于禄丰县东部,罗茨坝子中心,原老县城所在地,距禄丰县城42公里,距昆明97公里,禄(丰)——武(定)公路、安(宁)——武(定)公路穿境而过,乡村公路与过境公路相接,交通条件便利。碧城镇东与富民相连,西与路溪和平乡毗邻,南接勤丰,北连仁兴。,南北纵横15公里。全镇总面积19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54米,最低海拔1762米,平均海拔2227米。辖15个村委会,232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辖区总人口44552人,人口密度为234人/平方公里,有农业人口43076人,劳动力24000个。碧城镇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霜期较短,雨量分布不均,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海拔越高热量越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常年平均降雨量为950mm—120lmm之间,且降雨时间集中在5月至10月,占年降雨量的85,以上。全镇有山林面积212111亩,有耕地面积45933亩,其中:水田36303亩,旱地9630亩,土层深厚,以红壤、沙壤及紫色土为主,,为偏酸性土壤。水田、旱地都适宜种植萝卜等蔬菜作物。项目区有水利设施754个,其中有小(一)型水库5个,小(二)3型水库14个,小坝塘687个,抽水站48个,,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灌溉条件。(二)项目区经济状况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萝卜、山药、亚麻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元,,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例占到了5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二、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碧城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在禄丰县及楚雄州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水利、土地、人力等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但长期以来全镇经济仅以粮食和烤烟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特别是烤烟“双控”以来,碧城镇按照“稳粮、保烟、兴畜、调结构、增效益”的思路,对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仍难以解决。如何尽快寻求和培植在一段时间内有发展前景,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不仅能解决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难题,同时运作企业也能获得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全球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年贸易额不断增加,发达国4家和地区对无公害蔬菜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加入WTO后,蔬菜产业将成为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而我国蔬菜的加工在整个蔬菜总量中不足十分之一,蔬菜的加工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有关资料也表明,我国的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农副产品贸易中,其比较效益也是最高的。结合市场的未来趋势,碧城镇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尤其是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表现在萝卜的规模化种植和加工上。以出口加工萝卜丝(条)为突破,培强做大萝卜产业,不仅能充分发挥碧城镇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同时也符合未来的市场竞争趋势定位,一旦项目建成,可保持一定的比较优势,不仅可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形成产业化,也能为地方发展提供税源。该项目的建设,可使碧城的蔬菜得到加工保鲜,解决蔬菜卖难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速蔬菜产业化发展,推动碧城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可带动相邻的仁兴、勤丰、和平等乡(镇)的产业结构调整,把碧城镇建成罗茨坝子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集散中心,有力推动罗茨坝子产业结构调整,为市场上提供大量的无公害蔬菜,不但能够增加经济效益,还有较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实施,以出口标准确定种植品种、种植技术规范,以企业为主,按出口标准拟定生产规范质量要求指导农户发展种植生5产,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带动碧城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罗茨坝子片区10余万亩土地上的农户参与,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振兴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贡献。(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第一,碧城镇的萝卜种植时间较长,可追溯到解放前,1993年,县、镇农科部门对万松、西河近2000亩冬闲旱地作实际调查后,提出了充分利用晚秋季节的光、温、水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因地制宜地进行晚秋农作物套种试验示范的方案,后经试验,萝卜在烤烟地、玉米地套种较适应,因此在相邻村委会推广种植,且种植面积逐年扩
禄丰县碧城镇萝卜丝(条)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