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言意之辩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影响
姓名:范美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林木
20050101
论言意之辩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影响理论的影响也更大。中国传统的认知理论既非纯粹的言尽意论——即认为人可——即完全的否定人对于世界的认知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寻言观象、寻中国美术史专业研究生:范美霞指导教师:林木摘要:虽然语言问题、言意关系问题在西方二十世纪才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言意之辩却是中国文化思想历史上的一个古老命题。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讨论了言尽意和言不尽意这两个对立命题,而且提出了诸如观物取象、立言以尽象、立象以尽意;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得意忘言、得意忘象,寄象以出意、求道于言意之表蛑讣隆⒓潞鲋浮⒌桨渡岱ひ约爸豢梢饣帷⒉豢裳孕一系列命题。言意之辩以及中国独特的言意观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艺思想影响深远。本文着重讨论言意之辩以及中国独特的言意观对于中团传统绘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言意之辩这个命题因为“意”所指称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当“意”指主体所想要表达、传达的意义、思想、精神乃至情感时,言意之辩讨论的是语言、符号以及图象是不是能作为载体有效的传达出主体的思想情感,这是一个语言学、符号学的问题,是讨论语言能否表意以及如何表意的问题;当“意”指称世界的本原如“道”、“无”、“法身”、“真如”等等时,言意之辩讨论的是~个认识论的问题,是关于世界是否可知以及如何知的问题。中国传统的言意论对这两个层面都有涉及,而尤以第二个层面为重,对中国传统绘画以通过语言概念以理性的方式确切的认知和把握世界,亦非纯粹的言不尽意论象观意、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认知方式,是一种由言而象,由象而意,强调直觉以及主观感悟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大别于纯粹的苦尽意和言不尽意所代表的主客体二元分立、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独特的言意观和认知模式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画者对于自然、山水、花鸟虫鱼等宇宙万象的态度,影响了画者对于这些宇宙万象的观感方式,从而发展出物我感应、物我交流、物我交融、神与物游的独特的艺术精神。言一象一意的认知模式和思维理路还使得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空灵、灵动、富于变化的象成为了认知理论和中国美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一个枢纽概念,使得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发展出许多独特的审美范畴和绘画理念。另外,言一象一意的思维理路还使得以语言为工具的文艺形式如诗歌等注重兴象、造象,借以达意,而以造象为工具的绘画亦注重表现象外之意、象外之象,从而先天的为中国之诗画合一奠定了基础。言意之辩除了在认知方式、思维方式方面影响中国文化从而间接的亦是宏观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外,言意之辩的一些具体命题如寄象出意、得意忘象等还直接影响了中国绘画理论。寄象出意使得中国绘画理论由最初的写形发展到以形写神,从表现描写对象之精神神采、生机灵动发展到表现画者主体对于宇宙万象的体验、感悟,再到表现画者主体的精神气韵、意气心境以及心性修养和涵养之功,正是因为寄象出意的思想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知识阶层步入画坛,以书画作为修养、锤炼心性和表现心性修养的途径,铸就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绘画精神。得意忘象与寄象出意一道使得中国绘画超越于简单的形似,讲究意在笔先、笔尽意在、笔不周而意周,避免绘画以形害意,它们共同促使了中国绘画的主观表现性和抽象性特点的形成。关键词:言意之辩象绘画理论
籧籪琭琫,‘‘眕瑆籺瑃籺,,.,,,篊篎篖:.瓹.“瑃瑂瑃
琣—,.瑃產·‘‘‘‘眕。”,,瓹琺籺,,琤,,,琣瓻疉;
琭疭甌甌.:
引言一时间语育问题几成为两方哲学世界的基本问题,其中分析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命题:冠建熊够说静蓼清都麓够说潺楚;焉冠怒不能说韵事谤,就应该沉默。熟悉中豳古代文化思想的人看到这个命题时可能会感到纳闷,因为关于语富符号是否能夯尽世间万物葶Ⅱ一切意象的争论在中国是古已有之,此即言意之辩。如魏罾六朝时期所经常论述的“遵”、“无”、“法翳”、“真如”镣等。在言意二者之间常常还加进一个第三者——象,变为言一象~意之辩,魏最初是指爻敷、是语言文字——概丙畜之一切可觅的、可感静攀物的赘在形貔能否准确的畿现意愚,聪楚敬第二层惫器麓重。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得意忘畜、得意忘象”、“寄象出意”、关予言意之辫与文擎,翦大已经箨了诲多磅究,论述褥夯已颥为深麴,然蕊关于言意之辩与中国美术思想之关系,人们虽然常常提到,却少有人对其作过系统得阐述,通常论述畜愆之辫对中嗣美术思想的影响的都止步于魏晋时期富意之辩与黻澎写褥理论静箍凄。本文黧在怼予在申瓣思想史中襄懑之瓣戆缘越、演变及冀斑要观点作~个简单的介缁,对其所反映的思维方式作简要的分析,最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比较系统的阐述言意之辩对于中
论言意之辩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