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内蒙古三主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治12月6日,内蒙古高校燕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农业大学燕麦产业研究中心教授刘景辉说:“继大米、小麦之后,燕麦成为第三主粮。这是加中农业科学技术合作首席执行官周坚强博士提出的理念。在今年6月举行的‘保护生态、保护健康——第三主粮产业发展战略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再次指出,燕麦已悄然跻身第三主粮行列。内蒙古三主粮等公司已经成为第三主粮的骨干企业”。说起国人的“第三种主粮”,不得不提内蒙古三主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主粮公司)董事长孙治。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内蒙古农家子弟。十年前,他放弃利润丰厚的房地产业投身于基础薄弱的农牧业,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西部荒漠草原上演绎了燕麦的传奇故事,打造了全球唯一一个“全胚芽裸燕麦”品牌,使之成为人类餐桌上继大米、小麦之后的第三种主粮。思路:从高楼大厦走到田间地头12月3日,记者驱车进入三主粮公司大门,一下车便看到一位中年男士走了过来。同行的记者一眼认出是孙治,上前握手打招呼。“孙总握手真有力,手有点疼,与吃燕麦粟有关系吧!”孙治笑了笑,招呼我们到“三修书院”参观。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今年45岁的孙治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艰苦的生存环境,练就了他朴实的品质、坚强的性格和善于思考的习惯。“为人民健康服务,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说什么。”是孙治的信念。1989年,孙治在包头市昆区政府部门上班。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勤于思考的他,于1997年6月辞掉公职,投身房地产领域,为自己赚了第一桶金。2000年,他去北京大学攻读MBA硕士,学习公司治理、区域经济和比较优势课程。此间,他与不同领域的专家们就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度沟通,视野拓宽了,思想得到升华。于是,他重新审视发展战略,站在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度和民生建设角度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再次定位。孙治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西部省区占了80%;全国每年新增荒漠化土地面积绝大部分也在西部,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孙治走出高楼大厦,来到田间地头搞起了草产业。在发展草产业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神奇的燕麦。2003年,他的思想认识跃上了新的高度:燕麦有着宜粮宜草的独特性,若能大面积种植,再配合其它耐旱作物和农业技术,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治理,还能解决农民致富的问题。当年,孙治带领他的研发团队,投入巨资、历时8年,耗资7000多万元与加拿大农业部合作,潜心攻关裸燕麦的破壁、剥皮、去壳、去芒、去涩、去苦的世界独家科研技术。孙治说:“那是一条无比艰辛的探索之路,亲人不理解,朋友不支持。在最困难的时候,连出差的费用都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之后,终于在2008年将“全胚芽裸燕麦”的剥皮脱壳技术研发成功,2010年6月23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专利证书号第646100)。经“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全胚芽裸燕麦”荣获A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获得“中国营养健康城市——营养健康保健产品”、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英文版)。责任:从草原走向西部随着企业的稳步发展,孙治的思考力变成了责任力,他的思想定位不再是自己企业的发展,而是带动其他企业从草原走向西部。定位决定方向,思想练就责任。孙治给自己的定位是作燕麦产业的引领者,花高昂代价走出成功之路,示范
神奇燕麦演绎出三主粮传奇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