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认真贯彻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积极发放农户贷款,特别推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黄金品牌”,以其利率优惠、手续简便、随用随贷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农户生产、生活资金需求,密切了社群、银政关系,深受广大农户和地方党政欢迎。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大量潜在的不良贷款不断暴露、垒生,不良贷款绝对额净下降难度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和为“三农”的金融服务。为切实找准农户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进一步采取对应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农户不良贷款风险,提高农户贷款质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四川省信用联社采取统计调查、现场调查和访问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德阳、资阳、乐山、自贡、广元、攀枝花等6个市11个县的11个村(组),走访了93户农户,基本探明了农户不良贷款形成的基本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防范农户不良贷款的措施。一、农户不良贷款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截止去年10月末,所调查的6个市的11个县联社各项贷款余额1,038,318万元,不良贷款余额152,009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28,980万元,农户不良贷款余额68,338万元,%。11个基层信用社2005年、2006年、2007年的农户不良贷款余额分别是3469万元、3565万元、3691万元,%、%、%。近三年农户不良贷款绝对额逐年上升,占比尽管因农贷投放量增大下降也不很明显。通过对简阳市石盘镇象鼻村等11个村(组)进行典型调查,11个村(组)总农户数4504户,贷款农户数1095户,%,其中不良贷款户数308户,%;各项贷款余额1891万元,其中不良贷款320万元,%。农户贷款余额1795万元,不良贷款余额283万元,。通过几组数据对比,可以得出“违约农户占比高、农户不良贷款额高、农户不良贷款占比高”的“三高”现象,农户贷款质量呈恶化趋势,农户贷款管理亟待加强。形成农户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如下:(一)农户信用缺失,赖账不还农户不讲信用是造成农户贷款不良的首要原因。前些年大量的乡镇企业倒闭,逃、废、赖账行为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农户不讲诚信,加之失信惩戒机制缺失,赖账行为普遍存在。据调查,,%;农户数62户,%。这部分不良贷款占了近一半的比例。,用于养猪,当年发生生猪链球菌温疫,亏了本。但是,该户仍有经济来源和还款能力,就是有钱不还贷款,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信用缺失行为却没有强硬的措施办法。(二)违规发放贷款,形成不良农村信用社早期制度体系缺失,信贷管理粗放,风险管理滞后,农户贷款业务操作流程混乱,贷前调查、贷后管理流于形式,责任认定模糊,奖惩力度不够,农户贷款业务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据对简阳市石盘镇象鼻村调查,该村360户农户,有贷款的户数131户,贷款余额128万元,形成不良贷款的农户44户,,不良占比31%。其中:,代办员审核贷款流于形式,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是由于贷前调查走过场、审查
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