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与家庭的指导火炉坪学区吴玥摘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孩子的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的展示,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因此,应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培养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应注重家庭教育。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倾向,如包办代替、重成绩轻品德、亲子关系淡漠、教育环境恶化、家长言行不一等现象,以至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以身作则;注意检查和督促;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家校合作等。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存在问题家庭教育的策略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庭教育同样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良好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的未来更加绚丽多彩。因此,我们应培养一下几点习惯: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要求。1、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这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六十多年前,针对当时父母对孩子过度照顾的现象,经常奉劝父母们的一句话,此话对今天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更具有现实意义。家长应放手让孩子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休息,讲究卫生,不挑食不厌食,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穿衣服,叠被褥,整理自己的房间,平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还比如通过制定作息时间表,安排自己的事务等,养成守时,做事有条理的良好行为习惯。[1]2、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作为一个人,你必须生活在社会上,所以必须要学会文明礼貌。比如说用文明用语,如对长辈要称呼“您”,请求别人帮助要用“请”,别人帮助了你要用“谢谢”等。接着对朋友要热情和真诚,如见到来宾、客人、朋友要主动打招呼,在与朋友聊天时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最后要处处讲文明,如在图书馆等安静的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主动让座,见到地上有垃圾要随时拣起来放进垃圾桶等。3、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体现个人品质和风彩的素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伴交往。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在集体生活中,可以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各种社会技能,同时能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公平与合理想,也能做到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识能力等[2]。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做到当日作业当日完成。同时做作业时不说话,不玩玩具,不看电视,不吃东西,一心一意写作业,并且书写要规范、正确。其次是要培养孩子喜爱读书的习惯。小学课文一般文质优美,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孩子积累语言、学习写作的好范文,因此,学生不仅要读通、读懂,还要读出感情来。有时可以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课文中的内容。除了好课文,还应多看课外读物,要知道凡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课外知识也是相当丰富的。课内外相互促进,有利于孩子的知识成长。再次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遇到不懂的字学会自己查字典,老师布置的一些提高性问题,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来解决等。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指导孩子自己查资料,及时摘录整理,逐渐
家庭教育中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