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室食实封问题探究.doc唐代宗室食实封问题探究摘要:食实封是唐代宗室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此造成了唐前期宗室占有很大份额的国家丁户,极大地侵蚀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唐玄宗开元中对此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租调入封家而庸人国。唐宗室袭封是按食封继承法来执行,袭封的最终结果是五世以后宗室的食封数归零。关键词:唐代宗室;食实封;租调;袭封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83(2012)03-0091-07收稿日期:2011-09-16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XZS031)作者简介:刘思怡,女,陕西汉中人,历史学博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副研究员。关于唐代食封制,学界已有一定的研究。总体来看,研究的侧重点是食封制中三分制以及食封制的沿革变化问题,其中封建国家与食封户之间封物的分割问题,学界存在着严重分歧。迄今为止,关于唐代宗室食实封问题的研究还未见专文发表。唐代前期,宗室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其食实封的收入。根据唐制,宗室都享有一定数量的封邑户,但食邑数只代表等级,并不一定拥有实际的经济利益,而实封则享有实际的封户,即"食实封者,得真户,分食诸州”。如皇后、公主都有自己的课户,唐代的宗室诸王及其子孙,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食实封数。从唐初至玄宗开天之际,唐代宗室的食实封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学界指正。一、食实封宗室占有很大份额的载,武德、贞观时期的食封制度大致如下:旧制,亲王食封八百户,有至一千户,公主三百户,长公主加三百户,有至六百户。贞观初诸亲王(太宗兄弟)食实封数大致为800户左右,但到贞观二十三年时,诸王实封数均已普遍加至1000户。这些亲王的子孙则根据“凡食封皆传于子孙”的实封继承法享有实封。与此同时,他们还有可能获得新的封赐,如武后长安中,相王李旦子成器兄弟五人,“并赐实封三百户”,中宗神龙初,寿阳郡王李成器赐实封“通前七百户”,嗣雍王李守礼、衡阳郡王李成义、临淄郡王李隆基、巴陵郡王李隆范、中山郡王李隆业都赐实封500户。高宗朝基本上延续太宗时诸王食实封1000户的成制。只见荆王李元景于永徽初加封至1500户,梁王李忠赐实封2000户等少数特例。史言高宗朝时沛、英、豫三王因是武后所生,食封逾常制,但究竟加至多少户,并无明确数字。武后朝时,李旦由皇嗣封为相王,与太平公主同食封3000户。中宗朝亲王食封数大增,如神龙初温王李重茂、卫王李重俊均食封2500户,而相王李旦高达10000户,唐隆元年时,相王李旦甚至“食一州全封”。至于公主实封情况,唐初规定为300户,长公主加至600户。但高宗时,太平公主因是武后所生,“食逾于制”。武后垂拱中,太平实封就达1200户,圣历初为3000户,长安中至5000户。中宗朝公主食封普遍激增,其中安乐公主4000户,长宁公主3500户,宣城、宜城、宣安公主也有1000户,相王女作为县主也已得到300户的实封。这已经是唐初公主的食封数字了,而太平公主甚至高达万户。韦后临朝时,太平公主也“食一州全封”,且'‘其州公主自简”。在袭封特权方面,公主不如诸王,不仅食封数量上普遍少于亲王(太平、安乐公主例外),而且''若公主食实封,则公主薨乃停”,不存在子孙袭封的问题。然而人数往往多于诸王,因此唐代公主食封的数量也是相当巨大的。从上表可以看出,唐
唐代宗室食实封问题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