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定河就没有北京城主持人:近日,市委书记刘淇同志到门头沟区进行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来。门头沟区委、区政府提出要用“永定河文化”概括门头沟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带动经济发展。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张进增:提到门头沟的文化资源,首先就会令人想到永定河这条北京的母亲河。她是我国北方的一条重要河流,古称绳水(见《山海经》)、桑干河、卢沟河等,清康熙三十七年(1689年)以后,始改今名。全长680公里,在北京市界内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等区,,,。为什么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呢?提出这个观点,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分析:第一、永定河的洪积冲击扇为北京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地理空间。永定河出山后,河道纵坡变缓,而从上游所携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了北京湾平原。在这片平原上,北京的先民选择在永定河边的蓟丘一带,建立了居民点,修建了蓟城,并且形成了850年都城的政治中心。第二、永定河流域的丰厚物产为北京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物质保障。永定河水是历史上北京城直接或间接的主要饮用水源,也是历史上北京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直到今天,永定河依然是北京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的主要水源之一。因此可以说,永定河滋养了古今北京城。永定河中上游的木材、石料和石灰,是历史上北京城建设的主要建材来源。北京西山和永定河中上游的森林,是过去北京城所用燃料木柴和木炭的主要供给地。第三、永定河文化为北京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哺育母体。主持人:北京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它的形成究竟与永定河文化有哪些关系?怎样理解“永定河文化”这一概念?尹均科:“永定河文化”是在永定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中,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世世代代所创造的区域历史和区域文化的统称。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古城、古村落文化,交通道路文化,水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张进增:在北京文化形成之前,永定河文化就已经相当丰富了,例如在千军台、庄户村保留至今的古幡乐中,保存有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雅乐”的成分;晋代始建的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打开了佛教文化传入北京的大门。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在西安,形成了辉煌的秦晋文化,后因辽金建都北京,文化中心逐渐东移。由于永定河流域这条大通道的天然联系,秦晋文化首先与永定河流域文化交流融合,丰富了永定河文化的内容,并逐步传入北京地区。永定河文化为北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展示平台,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哺育性母体文化般的重要地位。沈强:永定河文化作为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开发好永定河文化可以丰富北京人文奥运的内容。不仅人文奥运,还有绿色奥运,建设首都绿色生态屏障是门头沟区的功能定位。如果我们紧贴北京奥运大背景,定位在丰富奥运、服务奥运的开发目标上,必将获得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那么永定河文化开发就可以借势而上,提高档次,实现大踏步的跨越。“华北人类的始祖”主持人:文化演变的轨迹可以通过先人生活留下的遗址、遗迹得到印证。在对永定河文化的历史解读中,这一点是怎样体现的?张进增:的确,永定河流域文化不但有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优势,而且还有着保存比较完整的遗址遗存的优势,这是我们研究开发利用永定河文化的一个相当有力的基础条件。就以古人类文化遗址而论,区内东胡林村的“东胡林人”可算是“华北人类的始祖”。早期的土著北京人就是东胡林人的后裔。刘义全:远古时代起,古人类就在永定河沿岸台地生产、生活。在门头沟区境内已发现大量古人类活动遗址,主要有前桑峪村古人类遗址、大东宫新石器遗址、卧龙岗人类居住遗址等等,而最著名的要数“东胡林人”遗址了。1966年4月初,在门头沟东胡林村发现“东胡林人”遗址。其中的人骨化石属于两个成年男子和一个少女,经科学鉴定“东胡林人”人骨化石距今已有9500年左右。后又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计有各类石器、人骨、陶片、蚌壳等,为环境地质、考古等科学的综合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东胡林人的发现填补了自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以来北京地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段空白。尹均科:自古以来,先民们还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古都、古城及古村落的遗迹。永定河流域的古都,上游有黄帝之都涿鹿,北魏之都平城(大同),诸侯代王之都代王城,以及为时不久的元中都。下游则有金、元、明、清四朝帝都北京。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复杂多样,特点鲜明,历史文化意义重大。这些古都组合起来,贯穿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发展的全过程。永定河流域还有许多古城。这里西汉时分属雁门、代郡、上谷、广阳、渔阳、渤海等郡国。这些郡国所辖县城在永定河流域者
永定河历史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