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皮肤针配合火罐、火针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 皮肤针扣刺椎、肺俞、脾俞、胃俞、肾俞配合拔火罐,然后用火针在痤疮局部针刺。结果 患者疗效痊愈者占56%,明显好转者占36%,总有效率为96%。结论 针灸治疗痤疮标本兼治,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发病,本文采用皮肤针叩刺大椎、肺俞、脾俞、胃俞、肾俞配合拔火罐,然后用火针在痤疮局部针刺治疗50例病人,并与中西药结合治疗50例痤疮病人对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门诊病人,经皮肤科诊断为寻常性痤疮,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15~32岁,病程在2月~15年;病情程度Ⅰ级者11例,Ⅱ级者25例,Ⅲ级者为8例,Ⅳ级者6例。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4~33岁;病程在3个月~13年;病情程度Ⅰ级者9例,Ⅱ级者26例,Ⅲ级者为8例,Ⅳ级者7例。 诊断分级标准根据2000年7月在南京召开的“痤疮分级与治疗选择”学术会议上公布的“寻常痤疮国际改良分类法”,按皮损程度分为Ⅰ~Ⅳ级。 轻度(Ⅰ级)皮损主要为粉刺,可见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处少于30个;中度(Ⅱ级)有粉刺,并有中等量的丘疹的脓疱,总病灶数为31~50个;较重(Ⅲ级)有大量的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广泛,总数为51~100个;重度(Ⅳ级)为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多数有疼痛并形成囊肿,总病灶在100个以上,结节/囊肿在3个以上[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1)病人取俯卧位,在背部涂抹石蜡油,施以走罐法,背部发红为宜,结束后将火罐留在大椎穴,留2~3min;(2)背部消毒后,在大椎、肺俞(双侧)、脾俞(双侧)施以皮肤针叩刺,直至叩刺部位出血,以血液覆盖叩刺部位为宜,穴位可随证加减;(3)在叩刺出血的部位打火罐,留10~15min,留罐同时可施以闪罐、摇罐等手法;(4)取罐后清洗创口,不出血为宜;(5)采取适当体位,在病人痤疮比较厉害的部位(即阿是穴)施以火针,要领是刺过疮的整个直径;(6)涂抹特制膏药在施过火针的部位; (7)每周1次或2周1次。 对照组 中药治疗 用中药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其方中茵陈18g,栀子12g,大黄6g,去皮,上三味,以水1斗2升,先煮茵陈,减6升,纳二味,煮取3升,去渣,分3服,水煎服,早晚各1次。(1)如果伴腹胀,舌苔厚腻者加山楂18g,鸡内金12g,枳实6g,分3服,水煎服,早晚各1次;(2)如果脓疱较多者,腹胀,舌苔厚腻者加山楂18g,鸡内金12g,枳实6g,分3服,水煎服,早晚各1次;(3)如果脓疱较多者,加白花蛇舌草15g,野菊花12g,金银花12g,分3服,水煎服,早晚各1次,持续1~3个月。 西药治疗 %~%的维甲酸霜涂于患处,持续1~3个月,如果在使用维甲酸霜局部出现刺激反应红斑,应从低浓度开始或隔日用药,至皮肤耐受为止。 3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 痊愈:原皮损消退,变平,挤之无分泌物排出,无新发疹。显效:皮损减少,只有小量还没消除或正在消除。有效:皮损减少或缩小,炎症或油腻减轻。无效:皮损无改变。 治疗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略) 疗效
针灸治疗痤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