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家山歌多嘹亮----龙南县申报“江西省客家山歌之乡”视频资料地处江西最南端、赣粤边际的客家山乡----龙南,自南唐保大建县以来,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龙南,辖17个乡、镇、场、管委会,105个行政村,总面积1640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105国道、京九铁路、赣粤高速,还有在建的大广高速,几条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使龙南成为江西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古老神奇、山青水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连山、玉石仙岩、南武当山、千年古树群、龙头滩瀑布等,众多生态自然旅游资源赋予了龙南灵气与润泽。这里,人杰地灵、商贾云集:自古以来,宋代进士唐国忠、北宋三品龙图阁学士钟柚、元代学者钟柔、清嘉庆道光年间翰林庶士徐思庄等文人贤士层出不穷,自宋清有22人中进士,86人中举人,384人为贡生。客家龙南人还依靠勤劳和智慧开垦蛮荒之地,吸引商贾云集,成为重要商贸中心。这里,民俗浓厚、文化繁荣:376座客家围屋如璀璨珍珠散落在龙南乡村,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客家建筑、山歌、服饰、民俗、饮食等让龙南别具一番风情。其中,客家山歌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之一。在艰辛的南迁之路和开垦劳动中,龙南客家先民们坚韧顽强,乐观向上,他们用唱山歌的方式缓解劳累、驱除恐惧、抒发感情。热爱生活的客家先民们在山间、在田野、在树林,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无处不歌、无事不歌,传唱了千年,传唱了世世代代。客家山歌起源于中原古代民歌,由中原汉民南迁时带到客居之地与当地土著民歌音乐融合而成,被称为“具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而龙南客家山歌则独树一帜。它音调高亢,感情奔放,即兴演唱,成为客家山乡一支优秀的“艺术奇葩”。2龙南客家山歌歌词淳朴、自然,大都为四句七言体,乡土气息格外浓厚;它因结构短小、韵味和谐、朗朗上口而广泛流传;它形式多样,分歌体歌、情歌、生活歌、仪式歌、劝谕歌、儿歌、杂体歌等;它常常运用赋比兴和双关、重叠、比喻、想象、夸张、拟人、象征、铺陈等修辞手法,使其表现技巧灵活,内涵丰厚,韵味十足。在精彩纷呈的龙南客家山歌当中,杨村过山溜是杰出代表,同时也是客家高腔山歌的代表。历史上,龙南是客家高腔山歌的“摇篮”,杨村、武当、夹湖、九连山、安基山一带,处处能听到乡土气息浓郁的高腔山歌,其中毗邻广东地区的杨村镇尤为明显。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由于政府奖励开荒,龙南县杨村镇一带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广,粮食日益富足,于是诸多杨村客家人挑着多余的粮食到广东去卖,再换回食盐和杂物。途中,客家人要翻山越岭,要穿越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而那里人烟稀少,又常有老虎等猛兽出没。为了壮胆,威吓老虎,客家人进山过坳时便高唱山歌,歌声穿越山谷和森林,使老虎听后不敢作威,早点让路。这种山歌高亢悠远,粗犷激越,久久回旋在山谷之间,不绝于耳,由此被称为“过山溜”。杨村过山溜自明朝产生以来,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同一时期还出现了以《放排郎》、《两人情义久久长》、《皆因冇妹辘轳飚》为代表的客家平腔山歌。杨村过山溜的歌词都是规整的四句式,每句七个字,具有歌头、歌腹和歌尾等完整的结构。过山溜既有开头时高腔的“引子”,又有结尾时拖腔的“号子”,无不衬托出高腔之“溜”。杨村过山溜的演唱风格和唱腔艺术非常独特,真实记录了客家龙南的民风民俗、思想感情、审美意识、劳动生活、历史变革等,其历史、人文、艺术价值弥足珍贵。由古至今,龙南客家山歌经久不衰。土地革
客家山歌多嘹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