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对策分析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就业率相对低下,本文对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就业对策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从独立到发展,虽然只有短短的20几年,但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1987年首个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2007年,已增至49个。[1] 截止到2006年,我国每年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约180人,历届毕业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在就业激烈的大背景下,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据2007年的一份就业调查显示,教育学硕士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较难,而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9届职业技术教育学毕业生为例,24名同学普遍认为工作尤其难找,竞争激烈,要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一情况在其它院校中也较为常见。一、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分析(一)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以及严格的职业准入要求:首先,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尤其是招收研究生层次人才时,都会提出“只限男性”或者”男性优先”的要求,而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方向的研究生就业中这种现象也存在。在此专业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严格的性别限制使得许多毕业生在工作面前无能为力,遭到拒绝。其次,在生源方面,由于此专业的研究生多是文科功底学生跨专业报考,之前专业与职业教育联系较少,所以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显得捉襟见肘,在应聘时鲜有显著优势。再次,用人单位诸如“政治身份必须为党员”、“本科毕业学校必须为211工程院校”的要求将一批优秀学生拒之门外。(二)毕业生质量下降及就业意愿的集中:在传统高校培养机制的影响下,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等方面,注重培养学术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削弱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职业技术教育学毕业生选择沿海、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事业单位以及知名企业,而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小企业则被排除在就业意向之外,择业观念的局限性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二、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对策分析(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为了缓解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解决人才供需失衡,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合理制定招生规模,不应一味追求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缓解本科生就业压力而盲目扩招。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提供优越待遇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以及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支持全国职教事业的发展。(二)高校要完善培养机制:首先,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师资、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合理规划招生人数,力求做到导师与硕士研究生的最佳搭配。同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遴选治学严谨、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教授相关课程,积极引进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或者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人才。其次,在生源方面,应出台政策鼓励有工程学科基础以及职业院校出身的考生前来报考,以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特点。再次,作为实践应用性较强的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对策分析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