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阴符经》诠释(下).pdf.pdf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盛易第三部分修道德之性【原文】鼙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和}生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不以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不以奇期圣。故日:“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近乎象矣。真丹士都应该知道性命双修之理,可以说,性命双修是丹道的核心内容,任何不要性命双修的修炼方法,都不属丹道范畴。修命部分,包括调后天呼吸、伏气、采药等炼气息方面的修炼内容,也包括火候的调炼。修性部分,包括坐禅修静,调后天识神为先天之神等,。修炼中之性与修功外日常生活之性相辅相成。这段主要讲的是精神意识修养,也就是修思想意识和道德。何谓“鼙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凡是盲人,听力都特别强;凡是聋人,视力都特别好。这是因为盲人看不见,了解外界事物,全靠耳朵;由于精神不分散,完全放在听力上,所以把听力锻炼的特别强。聋子听不见,完全靠眼睛去了解外部事物,因为专一用眼,把眼睛的功能锻炼得特别强。一个人倘若三天三夜总是反复研究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就必然研究得万无失。老子说:“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丹界先哲们说:“丹经万卷,不如守一。”故老子教导修士要“抱元守一”。真丹士,修命要守一,修静要守一。即使修道德,也要专一。这就是“修除万般俗事,仅存无为道心”。只有用心于修真气,一修便至;想修道心,道心自生。这里须说明一点,一个心只为个人钱财和名利的人,并且仍不用功修除,无论他怎么折腾,也修不成大丹。何谓“心生于静,死于物,机在于目”?“心”,即思想意识,人的一切思想无不来源于万物的一动一静之中。倘若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比如天地生成之前的先天混沌状态(当然也没有人)则什么意识也不会产生。随着万物的出现,才有了人类。因为有了万物,才有了人类错综复杂的欲望。“物欲”一词,就是因物而生欲的意思。老子说:“不可见欲,使心不乱。”如今人心,物欲横流,这都是物的作用。丹士们旦陷人物欲流中,就难以守一炼丹了。故老子又教修士,需“不见可欲”,或者“视之不见”。唯有真正做到“不见”与“不视”,才能从物欲中拔出腿来,回到守一修丹的位置上去。而充当物欲的“中介”者,正是“目”,从物欲中抽身的助力者也是“目”。眼睛在修丹炼道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青华秘文》中说:“心求静,必先制眼。眼者,神之宅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役之于眼,归之于心。”《胎息经》说:“天之神,发于日;人之神,发于目;目之所至,心亦至焉。”《伍柳仙宗·七日采大药》中说:“而专用眸光之功,日间用双眸之光专注丹田;夜间用双眸之光留守不怠。如是,以采之,大药自生。”想进入无为状态,必须制伏眼睛。眼不动,则心也不动;目动则心动。即所谓的“目动心摇”。为了修炼更高层次的性,一位有道之士,既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尽量少看周围“可欲”的事物。以“亡物”之法去欲归静。何谓“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

《阴符经》诠释(下).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