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灵犀一“点”通 摘要:蔡澄清老师聚合大量的理论准备与实践经验,提出了令人刮目的语文“点拨教学法”。本文按照何谓“点拨教学法”,为何采用“点拨教学法”,怎样实施“点拨教学法”的思路,对蔡澄清老师的语文教学“点拨法”进行研究。关键词:蔡澄清语文教学点拨法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令学生运其才智,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导者也。”[1]叶先生的话告诉我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善导者”。语文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对教师的角色也有类似的表述和实践:“只要三言两语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做一个巧妙的暗示,就能使学生在一片黑暗中悟出光明,豁然开朗;只要在方法上略加指点,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而自动腾飞。教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往往就会浮想联翩,进入到一个别有洞天的知识世界。”[2]即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正是“点拨”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一、何谓“点”江苏省东光小学陈素兰的《尝试点拨教学法程序》,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出发,认为“点拨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通过铺垫、引导和尝试练习,启发学生比较发现,教师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帮助学生掌握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3] 浙江武义金穗民族中学雷岳文的《关于点拨法教学的几点思考》重在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提出:“语文教学点拨是根据语文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针对中学生学习语文实际,在贯彻启发式教育原则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用画龙点睛法加以指点和消解障碍的过程。”[4] 呼兰师专的刘家龙《浅析点拨式教学法》一文谈到:“所谓点拨式教学法,就是引导、启发学生利用已知的原理和知识,经过逻辑推理,把错误的想法和结论纠正过来,得出正确结论和答案的教学方法。”[5]教师在点拨过程中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及智力活动的水平,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统一。这里的点主要指引导、启发、指导;拨主要指纠正错误,得出正确结论即拨错反正。点和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要点中有拨,拨中有点,层层深入,使教学很自然地进行下去,保持连续性。蔡澄清老师认为:“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它是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学的一种方法。”[6]点拨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满堂灌”提出来的。它强调中学语文教学只需要教师的“点”与“拨”,而不能搞“先生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我认为,点拨无非就是经人指点然后畅通。人们在认识世界或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些疑惑,导致自己绞尽脑汁也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思维受到阻碍,认识停滞不前。这时,经智者从旁指点,便茅塞顿开,一通则百通,于是认识就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这一经人从旁指点而达到畅通的过程就是点拨。二、为何“点”(一)历史传承。“点拨”并非蔡澄清的创造与发明,点拨教学是一个古老但又年轻的教学法。说它古老,是因为无论是中国的孔孟、程朱,还是外国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教育实践都无不闪耀着点拨教学的光
心有灵犀一“点”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