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页脚热点:网络问政网络舆情五大功能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就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出8点意见,其中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这既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迅猛发展的网络“虚拟社会”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可以说,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如水银泻地般浸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成为广大群众表达诉求、抨击时弊、建言献策、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成为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成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支新锐力量乃至“神兵利器”。同样,网络的发展也加剧了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一般问题热点化的趋势,从而使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抓住网络迅猛发展和普及带来的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用,实现反腐与网络的良性互动,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为,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就必须把握好、引导好、发挥好网络舆情的如下五大功能:一是信息传递功能。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与民众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上情下达,容易出现“肠梗阻”;下情上达,则常常“打折扣”。而网络这一“平台”的搭建,形成了上下沟通的快捷“通道”。在上情下达方面,群众通过网络就可以全面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得各级对群众再也“瞒不住”了。特别是在下情上达方面,《管子》曰:“下情不上通,谓之塞。”网络媒体以其无可比拟的公开性、透明性、快捷性、广泛性,使得每个网民都成为一个信息发布点,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可以通过网络参与相关事件的评论和讨论,真实、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保障了社情民意得以充分表达,甚至实现了民意直达,使群众“民意直通”中央。可以说,互联网不仅是传统媒体和生活方式的补充,而且已成为民意凸显地带,在基层群众与各级党和政府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二是建言献策功能。在人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互联网搭建了人民群众与政府及领导者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成为“民心沟通的平台,领导决策的参谋”。总书记总书记曾在回答人民网网民提问时指出:“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网友们给我在网上发的一些帖子,我会认真地去阅读、去研究。”国务院总理总理2010年2月27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也说:“我们现在有4亿多网民,他们代表社会的一个很大的群体,而且也包含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倾听网民们的意见,开创了网络问政的新风。”群众的许多真知灼见,可以随时在互联网上发表和讨论,很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引起各级政府以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赞同,直至采纳。网络媒体常常反映出许多在其他媒体上很难见到的、来自社会基层的各种消息,它可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保障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了解到真实民意,通过疏理与分析,为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也把“社情民意的集散地,亲民爱民的回音壁”确定为栏目口号。可以说,网络问政实现了“政民互动”,即:群众“问事于政府”和政府“问计于人民”的有机统一,有利于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进政府工作的高效透明,有效预防腐败。可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远离新兴媒体的领导干部,必然是会落伍的。三是舆论监督功能。长期以来,由于官僚主义、体制缺陷等因素,各级政府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以及重大事故和社会事件常常反映滞后。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一种新的社会监督形式,即网络监督正在形成。可以说,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页脚络舆论这样明显。网络舆论在交互碰撞、相互激荡中形成之后,就会在很短的时间掀起轩然大波,形成很大的社会舆论场,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施加于决策和决策者。有的网络研究学者认为:今天,网友言论之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有利于提醒和帮助政府革除时弊,激浊扬清。近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从重庆“钉子户”事件、打黑除恶风暴到山西“黑砖窑”事件、河北“三鹿奶粉”事件再到陕西“华南虎”事件和对陈良宇等高官的判刑处理……几乎都在网络媒体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激烈辩论,形成了若干规模较大、力度较强的网络舆论,对于有关部门的决策和
申论模拟试卷(问责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