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约公元前11世纪一一公元前770年)西周的建立和奴隶制的发展周族原是陕西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文王(姬昌)曾被商王封为西伯侯。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借助奴隶反抗的力量一举灭商,建立了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因其位于后来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故史称“西周”。西周建后,政治、经济、文化日趋发达,处于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法制也达到空前完备的程度。第一节周初法制的指导思想?一、“敬天保民”西周初年的统治者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他们认为,要“敬天”必须“保民”“安民”。“敬天”是目的,“保民”是手段,只有“保民”,才可能“受天永命”。?二、“明德慎罚”“明德”:第一,要求统治者有德行修养。第二,施“德政”。第三,行“德教”。“慎罚”:就是谨慎执行刑罚。即施用刑罚不轻不重,不偏不倚。西周统治者甚至认为“不中不刑”,即决断不适当就不能施刑。第二节西周的宗法制、礼与刑一、宗法制度?“以宗为法”或“因宗为法”的制度。即以“宗”的关系为纽带的政治法律体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组织与国家组织一体化,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权力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由来及其根本原则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嫡长子继承宗祧和政治权力以及分封庶子的制度。周代的宗法制度的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第二节西周的宗法制、礼与刑2,分封制:大宗率小宗、小宗拱卫大宗的体制确立。?《荀子·儒效》: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种分封实际上宗法制的武装殖民。“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周王室直接任命诸侯·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周代“五服”: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以王畿以外每扩展大约五百里为范围,分别安置子弟叔侄甥舅功臣,以与周王的亲疏远近为差等。五服诸侯国在宗法上是周王族的“小宗”,有义务拱卫王室这个“大宗”。3,同姓不婚与政治联姻制。二、周公制礼?《礼记·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之子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尚书大传》:周公摄政后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一)礼的渊源与发展《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原本是指祭祀用的一种器具,后来,人们将祭祀的仪式统称为礼。?广义的周礼:指周代一切典章制度亦即当时的礼法整体。中义的周礼:与“刑”对举的、不包括刑罚手段及刑罚规范在内的规范体系。(本节所讲)?狭义的周礼:记录周代政治制度的典籍《周礼》,或曰《周官》。(二)周礼的具体内容三个层次:?(一)礼义:精神原则层面上的礼。“礼”的核心在于“亲亲”、“尊尊”?“亲亲”、“尊尊”,即亲其亲者,尊其尊者。?“亲亲”原则与“尊尊”原则相比,“尊尊”原则的政治关系是第一位的,即“不以亲亲害尊尊”。?“亲亲”,是处理家族亲属血缘关系的准则,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样才不会发生犯上作乱。核心是“孝”。?“尊尊”,是处理君臣上下尊卑贵贱政治关系的准则,要求下级贵族必须忠于上级贵族,奴隶和平民必须服从奴隶主的统治。核心是“忠”。(二)周礼的具体内容(二)礼法:体现礼义或者贯彻礼义,有“宪法性”规范或其他法律规则性质的礼。(三)礼仪:为了贯彻“礼义”,个人或集体行为应该遵守的具体程序手续方式等。?2、“礼”的基本内容(形式)――五礼?(1)吉礼:祭祀之礼。?(2)凶礼:丧葬之礼。?(3)宾礼:宾客之礼。?(4)军礼:军旅之礼。?(5)嘉礼:冠婚之礼。
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