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输尿管囊肿的临床资料。行耻骨上经膀胱输尿管囊肿切除同时行输尿管膀胱抗反流吻合2例,行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切开或去顶治疗8例,行单纯囊肿切除黏膜下隧道成形术(Mason术)2例。结果12例患者治愈,随访1~3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手术治疗输尿管囊肿是一种简便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 输尿管囊肿;经尿道手术 成人输尿管口囊肿是一种输尿管先天性疾病,在临床并不多见。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成人输尿管囊肿患者共1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8~54岁,平均36岁。囊肿位于左侧8例,右侧4例,主要临床症状:首发症状为无痛性血尿4例,单纯性腰痛2例,膀胱刺激症状和排尿不畅感4例,无任何症状体检发现2例。 检查方法 12例患者均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及膀胱镜检查。B超均发现输尿管口呈囊性肿胀,4例合并患侧肾轻中度积液,IVU检查10例有典型“蛇头征”表现,2例合并肾轻中度积液。5例行排尿期膀胱造影,发现输尿管尿液返流1例。12例均行膀胱镜检查证实输尿管囊肿。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耻骨上经膀胱输尿管囊肿切除同时行输尿管膀胱抗返流吻合2例。行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切开或去顶治疗8例。行单纯囊肿切除黏膜下隧道成形术(Mason术)2例。 2 结 果 12例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示输尿管口囊肿。12例患者的血尿、腰痛、膀胱刺激症状及排尿不畅感消失,行B超、IVU及膀胱排尿期造影未见输尿管口囊肿复发,无输尿管口狭窄及尿液返流。10例获随访12~3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输尿管囊肿亦称输尿管膨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由于输尿管口先天性狭窄或功能性挛缩及输尿管壁发育不全,以致输尿管下端各层形成一囊性突入膀胱内,其外层为膀胱黏膜,内层为输尿管黏膜,两者之间为很薄的输尿管肌层。其发生机制可能是:①输尿管口狭窄的同时伴有输尿管口周围鞘膜的先天性薄弱;②输尿管膀胱壁段过长,弯曲或倾斜度过大,使尿液排泄不畅;③输尿管本身或周围组织炎症致疤瘢性狭窄。按年龄因素可分为成人输尿管囊肿及儿童输尿管囊肿,而成人输尿管囊肿常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没有重复畸形,很少引起患侧肾功能改变[1]。成人输尿管口囊肿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是输尿管口囊肿过大引起梗阻及返流所致症状:反复尿路感染、发热;反复肉眼血尿、排尿困难;腰痛;尿道外口有可复性肿物脱出等。也可因上尿路不完全梗阻而引发肾绞痛和腰痛等。输尿管囊肿患者一旦发生肾绞痛,即意味着发生了上尿路急性不完全梗阻,这种梗阻是一种不完全性的短暂的尿路动力性梗阻。由于囊肿病变的存在改变了原有输尿管的正常张力,产生突发性输尿管或临近血管扭曲而引发类Dietl危象。成人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相互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率。B超检查示:囊肿为形态规则的囊性无回声区,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薄边缘光滑,囊性暗区可呈周期性增大或缩小。静脉尿路造影:膀胱内透明的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滑;在膀胱造影剂与囊内充盈造影剂衬托下,囊壁呈光晕征,加之输尿管下端扩张,患侧输尿管酷似头向下潜入膀胱内的"眼
探讨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