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第一篇:《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学习《为人民服务》的心得体会冯迎春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备团,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所作的讲演《为人民服务》,迄今为止,已经61年了。在历史的长河中,61年弹指一挥间,但“为人民服务”这5个光辉大字,却愈发显示出永恒的魅力。一、《为人民服务》发表的历史背景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为张思德举行了千人追悼大会。毛泽东主席在追悼会上做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9月21日,《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以新闻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发表。1945年4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并写进“七大”报告。1953年,《为人民服务》经过修改后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那么,毛泽东当时为什么要写《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呢?他写《为人民服务》这个文章,有一个比较大的历史背景,就是当时蒋介石写了一个《中国之命运》。另外搞所谓新生活运动,共产国际一解散,蒋介石就想借这个机会把共产党解散。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当时)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经济封锁,毛泽东就选择了通过张思德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士兵,一个烧炭的人之死,点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定一个党如何能够迎合这个时代的潮流,能够提出来为人民大众去服务,确定党的宗旨,这是很高的一招。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在革命战争的年代,在敌我双方对立、角逐拼杀非常激烈的年代,多少人去世啊?多少人为国捐躯啊?但是为什么惟独张思德会享有这个殊荣呢?毛泽东同志是人民的领袖,是军队的统帅,他不可能为那么多牺牲的烈士每天都去开追悼会,每天去做讲话。那次讲话讲了一个半小时,毛主席对张思德开这个追悼会,是有一个深层的思考的。那就是说,毛主席就想通过张思德这个好战士、好同志、好先例,来宣扬一种思想。也就是说,毛主席要抓典型。这是毛主席一贯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二、深刻认识和把握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那么,什么是宗旨呢?宗旨就是目的和意图。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宗旨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也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参加、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是多数人参加、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这实际上是第一次把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写进了党纲,是党的宗旨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赋予其时代内涵。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演说,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经典表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为人民服务》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自觉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在当时有着全新的时代内涵。它要求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同志之间,要始终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特别要求党的领导和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做到三条:第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第二,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程度和满意程度为标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理论上的自觉必然带来实践上的成熟。由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不仅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而且体现在每一个共产党人和革命同志的行动中,因此,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共产党”、“八路军”成为当时民族精神和国家希望的象征。“为人民
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