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欧洲建筑印象之旅(七)——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欧洲建筑印象之旅(七)—圣马可广场威尼斯这个城市名字对中国长大的孩子来说,或许比其他任何欧洲城市还要熟悉。记得小学时便有一篇课文好像叫《威尼斯的小船》,中学课文里还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节选。一个城市两次荣登中国教科书,在西方城市里应该没有第二个吧。我们是座游艇进入威尼斯的,远望过去,这个城市就像浮在水面上一样。很快我们就看见圣马可广场朝向亚得里亚海一边的建筑,总督府、钟楼以及那两个著名的石柱。整个立面构图虚实对比感觉的确非常漂亮。靠近岸边时,发现岸边木桩林立。导游说,威尼斯本来是一片沼泽地。先民打下了无数个木桩。这些木桩常年埋在沼泽里,最后变成了化石一般的坚不可摧。整个城市就是这样从沼泽地里慢慢建成的。呵呵,人类的智慧和力量的确是无穷的。沿岸边的步行大道很宽,中间这个高头大马的雕塑就是维克多·艾曼努尔二世的雕像。在这样的步行大道上散散步吹吹风是不是很惬意啊。总督府的外立面分三层。和传统的视觉法则不同的是,这个建筑顶层最为厚实,而底层则用拱券做的非常轻巧,这在欧洲古建筑里面似乎非常少见。这种处理方式削弱了总督府庞大体量的沉重感,似乎总督府是被轻轻的放在亚得里亚海上。走进拱廊内部,仔细看看柱头上的花饰叶片。惊讶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做得如此精致。长年累月下来,难道不会有叶片被折断吗?这座由红砖砌就、,它既是威尼斯城市的纵坐标,也是广场建筑群空间构图的重心。据说,伟大的伽利略曾在这里向威尼斯总督当纳(LeonardoDon)展示自己发明的天文望远镜。转过钟楼,眼前这个巨大的广场就是被拿破仑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的圣马可广场了。两边不断延续的三层拱券建筑过去是行政官邸。个人觉得这个行政官邸立面重复的太长了,如果隔一段距离形态上破一下,是不是更好一些。圣马可教堂的正立面。这个圣马可教堂和其他教堂造型完全不同,用了5座半球形拱顶,立面显得非常花哨世俗。这和米兰大教堂的圣洁气氛好像完全不同,也许这也代表了威尼斯人的重商主义吧。看看这个屋顶关系有多么复杂。好像形态和俄罗斯建筑的洋葱顶是不是有些共性。也许这都是拜占庭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吧。教堂入口的处理方式也是离经叛道的。一个个大理石的柱子以如此密集的方式排布起来,而且色彩还多种多样,根本失去了古典柱廊优美的比例关系,反而是拥挤的感觉。这也许是世俗的威尼斯人追求的。圣马可教堂内部处理,据说顶部都是用金箔做的。威尼斯当年真是富得流油啊。
欧洲建筑印象之旅(七)——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