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祥:食品追溯标准亟待解决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会让产品造假更容易,关键在于体系中可信链的建立。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地透支消费者信心。政府为此屡出重拳,但“问题羊肉”的出现宣告着食品安全问题仍未彻底杜绝,建立长效的食品追溯机制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食品溯源机制建设被重新提上议程――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快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原料乳粉、肉类、蔬菜、酒类、保健食品电子追溯系统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从可信计算的理论出发,基于信息安全和可信计算的理论,提出了自己对通过建设食品追溯体系控制食品流通安全的看法。CEI: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食品追溯体系的建设,目前国内食品行业追溯体系现状如何?与国外相比还有何差距?沈昌祥:首先要普及一下食品追溯体系的概念。追溯体系是指加工过程或者供应链体系中跟踪某个产品或者产品特征的记录信息,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一种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安全保障体系。一旦危害健康的问题发生后,可按照原料上市至成品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追溯食品流向,回收存在危害的尚未被消费食品,撤销其上市许可,切断源头、消除危害,减少损失的保障体系。我们把它从安全的角度看待进而进行研究。近年来,我们国家围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已推行了很多电子耳标及RFID食品追溯的管理系统。国家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鼓励食品企业实施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规定。不过,与国外相比,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早,其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基础相对较好。欧盟的食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最早,尤其是活牛和牛肉制品的可追溯系统。2000年1月欧盟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提出一项根本性改革,就是以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为基础,明确所有相关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其次,尽管目前国家加强了对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但是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目前国内市场上仍有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在源源不断地流出。前几天媒体爆出法国海关官员查获120万份来自中国的阿司匹林假药。据说这是法国和欧洲联盟所破获的最大一起假药案件。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有监管不力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源头上的问题。虽然追溯中间的环节也很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源头上的问题。CEI:也就是说,食品药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关键是抓住源头?沈昌祥:对。我们提出的食品安全可追溯控制理论,最主要的想法是抓住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流通环节。因为食品安全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还有消费环节,即在全过程中各个企业都有监管部门按标准进行监控。但是由于我们组织化程度、规范化程度还很低,在流通环节往往造成了很多假冒伪劣食品进入流通的现象,所以安全流通的控制体系显得更加重要。我们提出的安全流通体制体系其主要对象,首先是源头防控、其次是中间控制,最后是可追溯与可审计。其中最主要的是抓住源头的防控和中间的控制,通过合理的控制环节、控制目标、控制机制和基础支撑实现流通环节的监控。在流通渠道进行全过程的信息采集,这是我们食品安全追溯当中最主要的手段,最终要实现信息每个阶段都有编码,全过程进行记录、监管。通过这样的手段,保证流通渠道当中及时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并进
沈昌祥:食品追溯标准亟待解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