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新到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与结果,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观点有什么异同。(2)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及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及图片的思考和分析,提高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使学生体会到国家危亡之际,有识之士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康有为、梁启超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2)通过变法和革命的失败,让学生领悟:事实证明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中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立场教学难点:维新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康有为和孙中山肖像图,比较他们的不同。一个留辫子,着长袍;一个剃短发,着中山装。从着装革命引出在工业文明浪潮冲击下,中国两种观点立场的对立,从而引出由图中两位领袖领导的两次运动,即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二、新课学习(一)学生自学(先学)展示自主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要求1、自学目标①拉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什么事件?②维新变法的时间以及代表人物?③维新变法的主要措施?④维新变法的启示?⑤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性质以及提出的革命纲领?⑥武昌起义的时间是什么?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及临时大总统?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自学要求结合书本P70-P73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完成自学指导上的问题(在书上画出,圈出答案,时间6分钟)。(学生看书,教师巡视)(二)后教1、维新变法(1)公车上书师:十九世纪未,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严重危机?生:回忆甲午战争后签定的《马关条约》的内容。学生观看公车上书的简短影片。师:“拒和、迁都、练兵、变法”是康有为等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它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假如你也是当时读书人士,你会在“公书”上签字吗?生:思考并表态。(2)康有为的维新活动师:依次出现六幅图片,讲解康有为的维新活动。①开堂讲学,聚集改革力量; ②著书立法,寻找变法依据;③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④建立团体政党,壮大力量;⑤论战交锋,扩大变法影响; ⑥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3)维新变法的开始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变法的短片。师:从影片中能否归纳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生:参阅课本归纳变法的主要内容。师:这次运动由维新派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为维新变法。维新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至9月21日失败,共103天,故又称为百日维新,又因为这一年农历上是戊戌年,所以又称为戊戌变法。师:从维新变法的内容来看,维新变法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呢?生:(讨论后回答)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师:维新变法的内容能实施吗?生:小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维新变法有没有触犯清朝统治者的利益?生:思考后表态。(4)维新变法的失败师:掌握实际大权的慈禧太后反对变法,于9月21日囚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派,变法失败。那么维新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主要原因是什么?展示材料:材料一:康有为深深认识到:“变法本原,非自京师始,非自王公大臣始不可
从维新到革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