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中村-与研究评述及规划政策建议.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潘聪林韦亚平“城中村”研究评述及规划政策建议提要从概念内涵、形成机制、价值判断和更新改造策略4个方面总结国内外“城中村”研究文献的观点。提出:应以价值中立作为“城中村”问题分析的逻辑起点;从“制度一行为”解释框架来理解“城中村”的形成:。关键词城中村;评述;低品质社区;公共政策中图分类号TU9斛文献标识码A文童编号1000-3363(2009)02-0096-06作者简介潘聪林,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硕士生韦亚平,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剐教授,嗣Polc@'JI“城中村":ThispaperreviewsliteraturesonChina'surbanvillagefouraspectscontainingdefinition,developingmechanism,;anconceptualframeworkof”Institution-Action”couldbeusedexplaintheshapingmechanismofurbanvillage;munitygovernance,-shouldbeholdplanningprocess,:ud’anvillage;review;low-munity;publicpolicy—-t£T▲革开放后的珠三角是我国“城中村”现象最早受到关注的地区。1990年代中l乡~后期,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之粗放型的城市空间低成本增长模式,使得城市近远郊的大量农村聚落和社区被动地进入了工业化、“城中村”。近10多年来,基于“城中村”,学术界已进行大量的经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对策探讨。经对既有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在综合评述基础上提出“城中村”规划治理的相关政策建议。概念内涵“城中村”一词最先出现在杨安(1996)的“城中村’的防治”一文。此后,其它学者也陆续提出相类似的概念,如“都市里的村庄(或都市村庄、乡村)”(李增军等,1995;丁郑飚,1998;张建明,1998;杜杰,1999;李培林,2002;田莉,1998)、“城市里的村庄”(郑健,1997)、“城市里的乡村”(敬东,z999)、非农化村庄(蓝宇蕴,2001)等。2000年以来,“城中村”作为上述概念的中心词汇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从城市研究类的核心杂志来看。其英译多为“cityvillage”·(李晴等,2002;姜崇洲等,2002;囝小培等,2004;张京祥等,2007)和“ttrban(魏立华等,2005;朱荣远等,2006;张建荣

城中村-与研究评述及规划政策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98283531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