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声”,“音” 和“乐” 的浅谈.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声”、“音”和“乐”的浅谈

张娜
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二中学
2010年7月6日
关于“声”、“音”和“乐”的浅谈
张娜
摘要:“声”是一切自然之声, “音”是泛指一般的音乐,我们要在“声”和“音”之上享“乐”之美。
关键词:声; 音; 乐;浅谈;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1】。”“乐者,音之所生也【2】。”自古至今很多人对声、音和乐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联系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对“声”“音”“乐”有着一个新的认识,在课堂上利用“声”和“音”的铺垫来享受“乐”之美。音乐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欣赏着最后达到与音乐作品相溶的境界才是最佳的效果。而那个境界就是“乐”,懂的了“乐”,情感便会宣泄,思想才会升华。
“声”是一切自然之声。对于学生来说,首先映入耳朵中的是“声”,是一切的大自然的声响,包括老师讲课的声音、进教室时脚步的声音,当然还有那播放那音乐音色的声音。当学生们听到美声唱法的《饮酒歌》时,有的被那强悍的西方艺术所陶醉,有的不接受这样的音色而心不在焉。又如:“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谁都不会忘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片中一位年仅7岁的澳门小姑娘用她那充满童真的动人声音演唱着《七子之歌—澳门》。那歌声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3】。”这首歌曲首先用“声”引起了亿万同胞的注意,从而那歌声也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人的心。老师在课堂上对
“声”进行完美的诠释,往往能够带给孩子们无穷的新奇和动力,也会给课堂增加气氛和铺垫。
“音”是泛指一般的音乐。对于现代的中学生来说,大多喜欢的是流行的抒情歌曲,而对民族性强的音乐很不感兴趣。如何地运用“音”,把那些带有民族色彩的东西让学生喜欢呢?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播放对作品多种版本的演绎,很好的把“音”诠释给学生。例如学生们喜爱歌手张韶涵,把张韶涵唱的《乌苏里船歌》播放给学生们听,这就是用通俗来演绎民歌,通过“音”并利用“音”轻松的用音乐走进学生的耳朵里。以及初中教材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目的要学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并了解其文化特点。若一开始就把《褐色的鹅》等这样原生态的作品介绍给学生们,学生们不会对此感兴趣。若要从王洛宾整理创作的《青春舞曲》入手,用这样欢快而富有舞蹈动感的的“音”来导入,就会看到学生们的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
“乐”是上升到政治、伦理、载歌载舞等一种思想的启迪。大家都知道很多流行的歌曲很快让人淡忘,而有的流行的歌曲会经常让人们留恋,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那就是“乐”的魅力。一群五六十年代的人都会喜欢《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是在西藏民主改革后期唱出的一首歌,西藏人民把北京比做珍贵的金子,几十年来它的光辉照耀全和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项事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是音乐上升到
“乐”的层次上,其实人们更多传唱的不仅仅是旋律,更重要的是音乐带来思想的共鸣、理想的召唤,这才让人们百唱不厌。再如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 这首歌曲借赞美灿烂阳光和蔚蓝晴空,热情讴歌对恋人的爱慕之情。关于这首歌曲有这样的一段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战后首次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按照规定要演奏各国国歌。当时

关于“声”,“音” 和“乐” 的浅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061088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