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的影评《千与千寻》见习人生必修课——成长在茫茫人生之路上,不论是即将或者已经起航的人们,如何在茫然无措中获得生存的勇气,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无关年龄、性别。《千与千寻》以一个少女的一段冒险经历为我们讲述如何修习这门课的学分。10岁少女千寻在搬家途中和父母误入异界。父母吃了这里的食物,违反了这个世界的法则:不干活,就变猪。一瞬间,千寻失去了可以依赖的父母,在这个陌生的异界,只有她一人在孤身奔跑企图逃离这里。在这个连父母都无法依靠的世界,她还能依靠谁,只剩自己。她必须学会独立生存。为了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拯救父母,她首先要得到一份工作。这是这个世界的法则,入乡随俗。既然无法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改变的只有自己。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只有依据这个世界的法则才能生存下去。她不断地恳求汤婆婆:求你让我在这里工作。在她的执着中,汤婆婆终于答应,但是她被剥夺了名字,订立契约的那刻开始,千寻只能用千这个名字。千也不在是以前的千寻。白是千寻在这个异界碰到的第一个人。他一直在默默地帮助千寻,指引她在这个世界生存。当白和千同时站在缓缓下降的电梯里,千突然叫白的名字,白说:“不要多说话,你要和大家一样叫我‘白大人’。”一句话便让人产生疏离之感。这刻的千哀伤而又清醒的意识到“不是四海之内皆父母”。或许在失去父母的依靠时,她曾将这份信赖转嫁到白的身上。父母是每个孩子来到世上第一个信赖的人,而白是千来到异界第一个信赖的人。但是朋友不等同于父母,尽管他们会给予你帮助,指点你生活,却无法像父母对孩子一样对你。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朋友可以陪你一起成长,却无法代替你成长。白曾告诉千:“汤婆婆会夺走别人的名字,然后支配他。名字一旦被夺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名字”是每个孩子出生时便被赋予的,代表了长辈对孩子的祝愿和期望。这点很像人们踏上人生时的“初心”,最初的梦想,但是渐渐的,很多人便会在红尘的摸爬滚打中将其忘却。白提醒千,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工作不是为了工作,而是要救出父母,离开这里。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是很多人活着活着,便忘了自己是为什么而活的。在“油屋”,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和同事,千的变化很大。她从一个懦弱的连爬楼梯都要一格格攀援的形象进化成能够独挡一面进行工作的少女(从为河神洗澡一事上看出)。尽管她的工作能力不强,经验也没有,但是她恪守自己的原则,不论多累,多脏的活都愿意去干。她并不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从一个平凡的少女历经磨难成为一个不平凡的女强人,她仍然是她。这点是老少皆宜的,其实很少有人是奔着成为伟人而活的,只是有些人活着活着就成了伟人。她有着最质朴的性格:礼貌,谦虚,真诚,勇敢,而这些是通过和这个世界的人们打交道时看出来的,很难让人想起早期的千连进门前要敲门都不会。这些是人的品质,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这些品质的陪伴,但前提是人们得自己把握,因为这些品质不会选择你,它们是“无我”的,关键是我们如何选择它。在千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她还学会了帮助他人成长,对象是“油屋”的不速之客——无脸人。刚看到无脸人时,他孤身一妖站在桥头,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却不知自己何去何从,更没有人问他。在那个雨夜,千在屋内问屋外的无脸人:“你站在那里不怕淋湿吗,”一句话便触到无脸人的心里。无脸人活得很没有自我,别人喜欢金砂,他便变出金砂吸引大家。众人看到他的金砂,无不趋之若骛,他们捧上最丰盛的食物,只为了从他手中换取黄金,但他从来不肯正眼看他们一眼。因为大家看到的是他身上的财产,只有千寻是真心待他,无关金钱。其实他很寂寞,他从不知自己能干什么,千的出现无疑是一只催化剂,催生出他内心的渴望。但他毕竟只是有样学样,学错了方向。所以,千在最后把他引了出来,并说了一句:“那个人在汤屋会变坏,让他离开那里比较好。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千可以在这里生存而无脸人却会被异化,那么只有离开这个大染缸才是无脸人的归宿。不在逆境中坚强,就在逆境中灭亡。环境也是成长中影响很大的因素。对于无脸人不应该只是从成长的层面去分析,扩充出去时会发现,他是一个多面体。他的不被重视,导致他渴望被重视。我不是很能明白他为什么在千寻第二幕见到他的时候他便偷偷跟着千寻进入到“油屋”里。但是在这里的客人都可以得到重视,像汤婆婆这样的女强人在碰到像河神一样(当时以为是腐烂神)的客人是还能召集全体员工帮着千寻拉绳子,我觉得他是渴望被重视的。而且,他在和千寻面对面带点发狂的状态的时候,他说:“我很寂寞,我很寂寞。”他一直是不讲话的,默默地站着或者跟着千寻,但是他却发出呼喊,表达自己的被人忽视,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有在千寻面前他才会吐露心声。千寻问他:“你站在那里不怕淋湿吗,”因为从来也没有人注意过他的存在,千寻的这句话不但是点明:他是存在的,而且有可能会淋湿
千与千寻的影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