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阑尾切除术后粪瘘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阑尾切除术后粪瘘分析            作者:郑丙来时间:2007-11-2211:52:00                     关键词:阑尾切除       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较常见的小手术,但如延误诊治或手术探查操作不仔细可造成较严重的并发症-粪瘘。我院自1996~2006年共发生阑尾切除术后粪瘘4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2岁,于1999年5月因急性阑尾炎, 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位置高阑尾充血水肿位于肝下顶端粘连较重,因粘连重且阑尾位置特殊未能将阑尾提出腹腔,决定逆行切除阑尾。包埋阑尾残端后,向上延长切口致可触及阑尾顶端,分离周围粘连钳夹切断缝扎阑尾系膜后取出阑尾。手术顺利,术后第6天伤口红肿,第9天伤口出现淡黄色溢液,伴粪臭。病历讨论考虑术中副损伤所致粪瘘,在腰麻下给予伤口扩创后放胶管引流接负压吸引。术后局部换药、大剂量抗生素及支持治疗、引流物逐渐减少,逐步退管,无引流物后拔除引流管。术后1个月后,瘘口闭合痊愈出院。    例2,男,44岁,于2001年3月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根部坏疽穿孔盲肠充血水肿明显,质脆。阑尾根部不能结扎,盲肠上无法荷包。阑尾根部“U”缝合后,脂肪垂固定根部。术后6天伤口红肿,可见淡黄色分泌物流出,拆除缝线敞开伤口,引流量增加并有粪便残渣流出,考虑粪瘘。经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静脉营养支持,局部清洗换药等治疗,感染得到控制,瘘口半年后闭合,痊愈。    例3,女,55岁,于2002年7月因急性阑尾炎,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大量脓性液体,阑尾穿孔,部分被大网膜包裹。分离并切除坏死大网膜,显露阑尾常规切除阑尾但由于盲肠位置固定,且盲肠壁僵硬增厚明显。无法荷包包埋阑尾残端。于右髂窝放置胶管引流,术后7天引流管引出带粪汁恶臭之脓液,考虑粪瘘。给予流质饮食,大剂量抗生素及善得定静点补充热量及电解质。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引流物逐渐减少,颜色逐渐清亮,逐渐退管,至拔管。瘘口1个月后愈合,痊愈。    例4,男,55岁,于2005年6月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坏疽根部穿孔无法结扎阑尾根部,“U”字缝扎根部两道。由盲肠水肿明显无法荷包包埋,仅在残端覆以脂肪垂固定,右髂窝放置引流管。术后禁食水7天,给予静脉营养抗炎对症治疗。腹引管引流液逐渐减少,术后第7天拔除引流管无明显液体流出,术后第8天伤口拆线,伤口愈合差可见血性分泌物,扩大伤口,充分引流,坚持伤口换药致伤口愈合及引流口愈合出院。出院后1个月余引流口处破溃,并可见脓性分泌物流出,经造影证实为粪瘘。给予口服抗生素,局部清洗换药等治疗后3个月后瘘口闭合、痊愈。    2 讨论     病因 阑尾切除术后形成粪瘘与下列因素有关:(1)根部坏疽伴严重的盲肠壁炎症的急性阑尾炎是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粪瘘的重要原因[1~3]。(2)阑尾根部及回盲部肿胀明显,残端未能包埋或残端留置太短,仅做单纯结扎,术后结扎线脱落[4]。(3)包埋之阑尾残端炎症继续发展,形成脓肿,穿破肠壁或术后并发盲肠壁脓肿或盲肠周围脓肿,脓肿穿破肠壁与脓腔贯通。(4)术中误伤肠管而未被发现或处理欠妥,或虽已缝合修补,但愈合不良,术后修补处破裂。(5)腹腔放置过硬的引流管,压迫肠壁,引起坏死穿孔。(6)回盲部其他病变,如肿瘤、结核等可有类

阑尾切除术后粪瘘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