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总工:项目经理:中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宁西增建二线站后工程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一日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号:版本号:修改状态:发放编号:编制:复核:审核:批准:有效状态:中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一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6一、编制依据 6第二章编制原则 6一、编制原则 6第三章工程概况 7一、项目概况 7二、合同工期 7三、自然地理特征 8四、施工条件及特点 9五、主要工程数量 10六、参见单位 12第四章管理目标 12一、安全管理目标 12二、质量管理目标 12三、工期管理目标 13四、创优规划目标 13五、环境与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13第五章项目组织机构、项目主要人员 13一、项目组织机构 13二、项目主要人员表 14第六章施工部署 15一、施工平面布置 15二、临时设施方案 15二、施工总体方案及部署 16第七章总体施工方案及原则 19一、总体施工原则 19二、总体施工方案 19三、主要施工方案 19第八章特殊过程、关键工序确认及施工方法和措施 31一、特殊过程、关键工序确认 31二、雨污水泵井施工方法和措施 31第九章冬、雨夜及特殊气候施工措施 38一、管理措施 38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雨、夜、季节施工措施 39第十章工程过渡施工方案 39第十一章劳动力、主要材料机具供应方案 39一、劳动力组织 39二、主要材料供应方案 40三、主要机具供应方案 40第十二章施工中采用的四新技术及保证措施 40一、四新技术安排 40二、四新技术保证措施 40第十三章质量保证措施 40一、质量保证措施 40第十四章创优保证措施 43一、创优保证措施 43第十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44一、安全保证措施 44第十六章工期保证措施 46一、工期保证措施 46第十七章成本控制措施 49一、成本控制措施 49第十八章文明施工及环境、文物保护措施 50一、文明施工措施 50二、环境、文物保护措施 52附件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附件二施工计划横道图附件三劳动力、主要材料及机械表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国家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2、与本工程有关的招标文件、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3、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相关资料;4、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二、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2、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交付使用;3、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施工部署,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一般,要充分考虑各阶段、各工序、各工种的施工特点、重点和难点,做到各阶段、工序、工种间的有机衔接,统筹安排各工程的施工顺序和进度目标。4、优化施工方案,做到施工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可行。三、工程概况本工程由安徽省六安市叶集镇从既有宁西线右侧并行,途径叶集站、姚李庙站、分路口站、六安站、梓树店站、长安集站,终与合肥东站,。全线范围内的给排水工程主要分布在叶集站、姚李庙站、六安站、梓树店站,其中,给水管道总长4055m,新建建筑物3座;排水管道总长2983m,新建建筑物12座;新建雨水泵井12座。本工程合同工期为17个月:计划开工时间为:2014年5月30日计划竣工时间为:2015年9月30号起讫里程:K800+400~k922+400、地形地貌本段线路处于大别山北麓淮北平原上,地形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地势平坦。沿线地处北亚热带的北缘,属湿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季风显著,雨量适中;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气候湿润,水系发育分别源于江淮分水岭两侧,或南流注长江,或北流入淮河。地面广泛粘土覆盖,丘陵岗地渗透性较差,地下水比较贫乏。、气象特征本线地处长江中下游,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温相差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最低气温-℃~-℃。以七、八月气温最高,平均27℃~28℃,月平均最高气温30℃~3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300mm,,夏季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全年无霜期约300天左右。季风显著,冬季盛行来自北方干冷的偏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东南风,。、水文特征本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面河网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地下水储量丰富,水系发育,地下水水位埋深较高。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河渠地表水,排泄形式主要为大气蒸发及民井开采。河流大多为通航河流,水流汇入长江。,分别位于叶集站、姚李庙站、六安站、梓树店和沿线布置的12座雨水立交泵站,管
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宁西站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