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着烧、偷着烧,政府强制禁烧却屡禁不止;禁烧、利用、联防“三招”齐下成都试破秸秆焚烧难题(走转改·一线调查)本报记者刘裕国摄影报道《人民日报》(2013年06月26日 06版)成都市新津县,秸秆就近堆沤在田边地角。 夏收时节,秸秆一烧,烟雾漫天。但农民常常明着烧、偷着烧,政府强制禁烧却屡禁不止。如何利用秸秆一直是个老大难。然而,今年情形有所不同,根据成都市农委监测,在历时50天的秸秆禁烧期间,尚未发现一起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未出现一次因焚烧秸秆导致雾霾天气。成都市如何实现了“不见火光、不见黑斑、不见烟雾”?记者展开了调查。堆沤还田 财政支持禁烧区域联防联控格局基本形成又到秸秆焚烧高发季,成都市民不再担心,甚至可以一饱眼福,将天边绵延葱郁的龙泉山脉和壮观雄伟的西岭雪山尽收眼底。6月15日中午,记者在金堂县赵家镇阳河社区碰到扛着锄头出门放水的大爷肖代琪。他告诉记者,自家种了2亩小麦油菜,秸秆都在田边堆沤着,半年后就是极好的钾肥,政府每亩还有20元的补贴。田边堆沤这一传统、简单、实用的方式重新被重视。据金堂县统计,全县通过堆沤还田方式处理秸秆的面积超过30%。今年,成都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比2012年增长2倍,加上区(市)县配套资金,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专项资金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增长。鼓励农户和农民合作社购买秸秆粉碎机、打捆机,在国家给予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追加补贴20%。通过一系列“以用促禁”的政策措施,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因地制宜科学综合利用,使秸秆禁烧“水到渠成”。往年,即使成都境内管住了,只要周边地区秸秆烧得凶,定会让成都很受伤。今年,跨行政区域联防联控走出了一大步。去年,“输入性”烟雾成为成都重要的污染源。今年四川省环保厅、省农业厅首次联合将成都全域和德阳市的广汉市、什邡市、旌阳区,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资阳市的简阳市划定为秸秆禁烧重点区域。在此基础上,成都市与德阳、绵阳、眉山、资阳四市签订秸秆综合利用区域合作和禁烧联防联控工作协定。至此,区域联防联控格局基本形成。成效明显,四市十分重视秸秆禁烧。其中德阳仅广汉一个县级市就拿出2000多万专项资金进行秸秆综合利用。转变观念 创新宣传到户从明着烧偷着烧到逐渐不烧“一开始,农民在地里烧,基层干部就拿着笤帚灭火,但往往是这里灭了,那里火又起了。”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农村基础设施与资源环境处处长殷小伟回忆。后来查得严了,农民就偷着烧。为了解决执法难题,成都还曾在全市推广“黑斑倒查”制。一经发现田里有秸秆焚烧后留下的黑斑,由田块主人承担责任,并以此为证据对其依法处罚。“只有让农民真正意识到秸秆燃烧的危害,秸秆焚烧才能得到长效控制。”殷小伟说,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大家开始摸索如何改变农民传统观念:一方面,充分利用标语、宣传车、广播电视、报刊等载体,创新性地利用微博、微信、农信通、手机短信等新传播工具,深入持久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另一方面,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一家一户做工作;甚至通过学校给学生讲解秸秆燃烧危害,让孩子影响父母。同时,禁烧工作不能松。今年,成都市层层签订责任书,成立20余个部门参与的协调小组,落实13个部门参与秸秆禁烧包片巡查督查。各区(市)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采取部门包乡、干部包村包户等方式,细化落实禁烧措施。从明着烧,到偷着烧,再到主动不烧,农民观念逐渐
如何破解秸秆焚烧难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