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试论歌唱家王苏芬教授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风格与技巧
姓名:樊雯曌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王苏芬
20080501
摘要本文通过对王苏芬教授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及风格把握上的访谈纪录,以及对她所演唱过的部分经典古曲加以分析,进而通过这样的整理和分析使读者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风格与技巧。笔者通过访谈的形式,总结出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兴趣的培养,以及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严谨性和可塑性。再通过对王苏芬教授演唱的经典古曲以及部分笔者较为熟悉并曾经过王苏芬教授指点的经典古典诗词歌曲加以分析,进而从中总结出演唱好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必须从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兴趣培养,到对古曲演唱风格与技巧的把握,再到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创新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学习和研究。到目前为止,研究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有识之士实在甚少,傅雪漪老师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权威人士,在傅雪漪老师之后,王苏芬教授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主要传承者,她通过媒体的宣传以及在校园内开办古曲集体课,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进行传播。笔者希望在王苏芬教授之后会有更多学者们来继承这一即将濒临失传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表现形式,这是我们这新一代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希望能够唤起读者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和继承的兴趣。关键词:演唱风格继承兴趣演唱技巧发展
.,⑽.:.,,瓾琾甋,’
前言社会在不断发展,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仍在不断影响着现代人,在这些优秀文化中,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作为其中一部分,也在散发出它独特的艺术气息。笔者在进入大学本科后,开始接触到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这一独特的艺术门类,并师从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传承者王苏芬教授,跟随她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的七年当中,跟随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家王苏芬教授不断积累从上古时期,到流传至今的《诗经》、《楚辞》、汉魏乐府,隋、唐、五代、宋的曲子词,唐诗,金、元诸宫调,元曲,至明清南北曲,琴歌,弦索调,俗曲等各种不同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王苏芬教授在演唱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时对其风格的把握和演唱技术上的处理有兴趣加以研究和剖析。在导师王苏芬教授的认同及其指导下,以及一些老师的提议下,笔者决定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如今在国内,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者不多,在国外就更是甚少,王苏芬教授在几十年的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经历中以及古曲教学经验中,积累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演唱经验,笔者发现这些有价值的经验还未有人对此加以整理和分析,于是笔者就有了研究这个课题的想法。笔者选择通过对王苏芬教授的访谈以及对王苏芬教授所编写的所有论著进行整理和分析。到目前为止,研究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有识之士实在甚少,傅雪漪老师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权威人士,在傅雪漪老师之后,王苏芬教授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主要传承者,笔者希望在王苏芬教授之后会有更多学者们来继承这一即将濒临失传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表现形式,这是我们这新一代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希望能够唤起读者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和继承的兴趣。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一个门类,它的发展及其悠远,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令人担忧,越来越少的人在对它进行研究,进行传播。本课题是基于对王苏芬教授的访谈及他本人的论著,再结合不同时期中国古
典诗词歌曲的基本风格特点来进行研究,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方面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进而通过这样的整理和分析使读者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技巧,这一课题的整理和分析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此,笔者将王苏芬教授在学习及演唱教学中的一些经历做一个介绍:王苏芬教授从年开始跟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傅雪漪老师学习古曲;年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古曲,其中,《忆王孙》、《西江月·夜行》被广播歌选选登,并刊登照片;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年为王苏芬教授录制十首古曲,并播出八个专题介绍王苏芬教授的演唱;年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音像出版社相继为王苏芬教授录制了多首古曲,中央电视台为王苏芬教授的古曲演唱进行了六个专访,并同年在全世界播出;美国华青社在拍中国的改革开放时,王苏芬教授是唯一一个歌唱家在长城上拍摄古曲并向全世界播出,所演唱的《忆王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年三年在中央电视台音乐桥栏目中分别介绍了古曲《西江月·夜行》、《别董大》、《忆王孙》,并在名人教室栏目中教唱《别董大》与《西江月·夜行》两首曲子;中国教育电视台在王苏芬教授三个月声乐讲座中,第十一讲专门讲解了如何唱古曲以及如何掌握古曲的韵味:王苏芬教授曾四次出版了声乐讲座讲解古曲演唱风格韵味;年,和日本进行古
试论歌唱家王苏芬教授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风格与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