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大转型————————————————————————————————作者:————————————————————————————————日期: 伊藤博文大转型-历史论文伊藤博文大转型 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成为两国知识分子乃至两国国家特性的分野文|雪珥独立学者,专攻中国改革史、战略史,著有《国运1909》、《帝国政改》等日本自1853年被美国军舰敲开大门,实行被动的“改革开放”,十年来国内局势并不安定。以批判幕府开国政策为主的“攘夷派”,结合以孝明天皇为首的朝廷,对幕府发起挑战,“尊王攘夷”(日本式的“扶清灭洋”)运动风起云涌。攘夷派“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占据上风,迫使幕府宣布攘夷,攘夷派占主流的长州藩便成为这场运动的急先锋。1863年5月10日傍晚,马关海峡。日本长州藩军舰庚申丸、癸亥丸向美国轮船“彭布罗克号”(Pembroke)发起突然进攻。“彭布罗克号”仓皇而逃。随后几天,法国军舰“建昌号”(Kien-Chang)、荷兰军舰“梅杜萨号”(Medusa)先后遭到炮击。马关炮响后两天,5月12日的深夜,5名年轻人受长州藩藩主密令,在横滨躲过了幕府官吏的检查,悄悄登上了怡和洋行的商船“基鲁雪基号”,转道上海前往欧洲秘密留学、考察。这群年轻人中,就有后来著名的伊藤博文和井上馨。作为坚定的尊王攘夷派,他们曾经多次策划了针对外国公使的刺杀计划,包括纵火焚烧法国使馆。可以说,出国之前的伊藤博文和井上馨是不折不扣的“义和团”。大上海的繁华令这些第一次出国的日本青年大惊失色,动摇了他们的攘夷观念。他们看着如此众多的“洋船”感慨道:“这些船如果一旦都闯进日本来,究竟日本该怎么做才好呢?攘夷吗?那不可能!”长州藩此时仍维持攘夷,封锁了马关海峡。长期的封锁,最终激怒了在日本有巨大经济利益的英国。1864年,英国驻日公使阿尔托克提议,与法国、荷兰及美国联合采取军事行动。“四国联军”很快组织了17艘军舰,准备大举进攻长州。身在英国的伊藤博文和井上馨得知消息,深为国内局势担忧,认为日本要与四国抗衡,绝对是以卵击石。他们遂决议返回日本,试图运用自己与英国和藩主的联系管道,既阻止攘夷这样的“义和团行动”,也阻止“四国联军”的军事行动。伊藤与井上回到横滨,拜见了英国公使阿尔托克,试图说服四国暂停军事行动,留出时间供他们前往长州藩斡旋。两人在长州藩向藩主及权贵们分析天下大势,切陈攘夷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们很快就成为攘夷派的眼中钉,不少人将他们看作通敌的“日奸”,强烈要求诛杀他们,用他们的血来为攘夷祭旗。暗杀他们的风声越来越紧,长州藩藩主也派人暗中给他们送钱,通知他们赶紧出洋躲避。两人谢绝了藩主的好意,但不得不先躲藏起来。伊藤和井上两名“日奸”游说失败后,四国联军发起强攻,长州藩大败,被迫签订城下之约,拆除下关的炮台及赔偿300万元。但在这场战斗中遭受惨败的长州藩,与败在英军手下的
伊藤博文大转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