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各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意,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细节提炼精妙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介绍钱学森科学成就的方法,做到“叙而有序”。2、掌握“探究式学习法”,以关键词为核心进行自我设问,自主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钱学森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心系祖国,充实自我,提升人生价值。教学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教学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是当年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他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二、自主学习卡自学情况反馈(以学生展示为主,展示形式可多样)1、字词积累通过自学,我掌握了如下生字词:áàùè萌发推荐变相得意门生据理力争2、钱学森简介:我了解的钱学森:(1)钱学森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中学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相当于专业),品学兼优,其间因患伤寒休学一年,1934年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1935年8月赴美国,1936年即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39年又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博士学位与数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他1950年申请回国,但被当时的美国政府长期软禁。他和家人进行5年不懈斗争,又经我国政府向美国政府严正交涉,终于1955年10月9日回到祖国,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光荣称号。(3)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3、课文内容课文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4、你知道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可以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
始终眷恋着祖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