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首位农学女教授曹诚英的后半生.doc.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首位农学女教授曹诚英的后半生近年来随着胡适研究的不断升温,曹诚英以胡适红颜知己的形象为世人所知,她与胡适之间的感情纠葛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曹诚英作为我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1952年随复旦农学院北迁沈阳,成为沈阳农学院的中坚力量。“文革”浩劫中,饱受冲击的曹诚英拖着病体回到家乡,直至1973年患肺癌去世。她这段凄苦的晚年生活除了数篇学生的回忆文章外,鲜有人提及。作者上世纪50年代初曾在复旦大学结识曹诚英教授,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撰成此文,介绍曹诚英的后半生。――编者1952年院系调整以前的复旦大学有农学院。在农艺系里,有位研究遗传育种的教授曹诚英,是我国农学界第一个女教授。她的一生既有光辉的奋斗,又有刻骨铭心的苦恋。从她的生平,可以看到我国一代知识女性的艰辛命运。1951年,我有幸认识了曹先生。那时,思想改造运动刚刚开始,我作为农学院思想改造工作组的组员,经常参加农艺系的小组学习,所以很快就认识了曹先生。当时我只有19岁,是刚刚离开中学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留校工作的小青年,随李正文、王零等一批南下干部到复旦,没有多久就被派到了农学院。大学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既陌生又新鲜的事。至于教授,在我脑子里更有一种神秘而崇高的形象。随着学习的深入发展,不断领会领导指示,不时听到许多教授联系思想作各种自我检查,我开始知道,大学教授也需要进行思想改造。但是,对曹诚英教授,我却一见面就感到她满脸慈祥,是个大好人。她一头白发,配上一副无框的眼镜,很像当时十分流行的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中的主角。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就差点叫出声来“这不是华尔华拉吗!”后来听许多青年教师和学生代表说,在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不夸曹老师对年轻人的慈祥和蔼、热诚关怀,经常给予各种帮助。我就更加尊敬曹先生了。在一次交流思想检查的小组会上,曹先生检查了自己长期存在的消极悲观甚至厌世的人生态度。她谈到曾经有过吞金自杀的经历。那是她经常经历的又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在辗转反侧回顾自己各种遭遇和挫折的煎熬中,她决心离开已经无可留恋的生活,就摘下脖子上的金项链,吞进了自己的喉咙。突然,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惊醒了她的理智,唤醒她想到生命的可贵和自己的社会责任。于是她又流着眼泪,一点点把金项链从喉咙里抽了出来。这样的好人会有那样的事情,我很震惊,所以我至今还记得这件事。就是在听到这个故事以后,我对曹先生有了特别的心情,觉得她心地善良,是应当受到关爱和尊敬的人。记得就在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还把曹先生的情况和我对她的一些看法向领导写过一个汇报,并受到了校党委书记李正文同志的重视和赞许。但是,由于我的幼稚和浅薄,在思想改造运动结束,农学院被调整到沈阳以后,我对曹先生的了解也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日益远离而疏远。现在回想起这么长时间里,我竟没有主动和她继续保持联系,总觉得非常遗憾和歉疚!近些年来,随着胡适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胡适红颜知己的曹诚英,她的生平和为人,也不断成为报刊和网络上出现的热门话题。读了许多文章,我顿时想起了五十多年前的往事,心情相当激动。原来,曹诚英教授不但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农学家、好教授,还是一位很有国学根底的诗人、才女;而她的晚年竟无比凄苦,于是,我就想到要把曹诚英的人生撰写出来,让更多人认识我国现代史上这样一个杰出的知识女性,同时也借此表达我对曹诚英教授的追思和怀念。真诚献身农学的女科学家曹先生190

首位农学女教授曹诚英的后半生.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