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精髓”乃是生命之源,发展之本。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的最本质的东西,即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在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决定理论体系的属性、规定理论的发展方向,更新理论体系的内容,联结理论体系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由于这个精髓又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因而要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就需要首先了解党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即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我们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这对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条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是从“实际出发”的进一步深化,是思想路线在学风上的体现;“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集中表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在认识论方面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是我们党能够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夺取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保证。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便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既然如此,毛泽东为什么还要提出思想路线的问题?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面对实践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而形成的?邓小平为什么要在新的实践条件下提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党的思想路线的又是怎样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就是我们在这一节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说过“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命题,最早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的《》中。班固在文章中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唐颜师古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本意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岳麓书院将“实事求是”作为院训,牌匾悬挂在岳麓书院的讲堂内,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期间,1916年到1919年间曾寄居于岳麓书院,一般认为这是以后毛泽东引用“实事求是”的缘故。对“实事求是”作出全新的马克思主义解释,使之内涵精义升华,并用之来概括中说:“党的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确立的,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深刻的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在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命题的同时,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1)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解决思想路线问题1929年6月在毛泽东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一些错误观点的存在只是“历史的结穴”,是“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74页。)同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任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问题。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严肃地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在这里,“从斗争中”,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抄照搬,而应有创造性。这是对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运用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他还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口号,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