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科基础(社会学与经济学)
真题解析
《社会学》
(一)学科特点及答题技巧
《社会学》这门学科基础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内容也相对比较少,在08年之前的指定参考范围主要是5、6、7、8、10、11、15七章内容,主要是关于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让大家对社会运行的主体、运行方式等方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来作为今后学习的基础。所以这些内容主要是一种常识性的介绍,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也没有太复杂的知识点,都是一些简单的名词。这里的建议还是以这七章内容为主,兼顾其他章节,主要是看剩余章节里的重点名词,在每章的本章要点里都总结的很好,所以大家要好好利用这个本章要点,对其他章节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熟悉和掌握。
真题的形式主要还是有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三种,只是不同的年份会有一个细微的变化。比如从07年之后就开始去掉了名词解释,只有简答和论述两种类型。但简答题中肯定有一两个还是在考查名词的概念,唯一不同的就是大家的答题要适当的详细些,要比单纯的名词解释要展开论述一下,但考查内容还是没有变化。具体的答题技巧基本和专业课一的答题方法类似,我们会在具体的真题讲述里面给大家解读。
(二)最近几年真题精讲
说明:由于当时几年的考题是社会学、政治学和管理学三门出一张考卷,所以可能在某一年的考题中,社会学的题目没有名词,或者没有简答题,或者没有论述题。
2001年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也包括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
2、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设置的构成
答:一般来说,社会设置的基本成分是社会规范体系,而社会价值观、维护设置的权威、社会设置的实际承载体系等,也与之密不可分。(1)社会价值观:指人们对事物的好与坏、幸福与痛苦、美与丑、善良与邪恶、值得与不值得等等的一种主观判断;(2)社会规范体系:社会中通常的规范形式包括习俗、规则、道德与宗教、法律等;(3)权威与社会地位:权威是社会设置存在的重要基石;(4)社会机构与设施:社会设置的运转必须凭借一定的条件和媒介,必须有一定的辅助物,这就是机构和设施。
三、论述题:论述政府在社会现代化中的作用
答: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有:(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2)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3)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4)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发展的过程。
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1)政府是国家政治、经济独立的捍卫者、维护者。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往往通过控制外资、扶植本国工业等措施,保护本国的经济独立和国家主权,谋求符合本国利益的发展;(2)推动并且控制社会现代化过程。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一个具有现代化取向的、强有力的、稳定的政府十分重要,政府还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与集中、收入悬殊、环境污染、发展教育、卫生事业上,发挥着应有的作用;(3)政府往往成为“后发”国家现代化的组织者和计划制定者。政府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发展计划与规划,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资源,有重点、有步骤地去实现;(4)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一是由政府投资建立发展经济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二是建立一定的公营企业,三是国家直接控制重要的经济杠杆。
总之,发展中国家“后发”的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但在如何合理发挥作用,在什么阶段、什么程度上发挥作用,也值得我们的思考与研究。
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群体: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2003年
二、简答题:
1、简述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答: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对政治系统进而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
2、简述社会流动的类型。
答: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也包括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1)根据流动的方向把社会流动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水平流动指的是人们在同一个社会垂直分化阶层内部的位置转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科基础(社会学与经济学)真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