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给上图阐述的观点赋予一个小标题的话,我想就用“【起点】情感基调:关心人、帮助人”来概括吧。后来,大家又抛出了新的观点和问题,比如有的老师从咨询师的角度去谈来访者的自我发现与自我改变,有的老师认为扮演学生的学生或者老师根本不配合,有的老师质疑时间短暂压根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针对以上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运用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是很好的。但是,谈心谈话,并不等同于心理咨询。如果一个辅导员完全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就缺少了“人生导师”的身份和意义,就会在“教育人、引导人”的使命上有所缺位。辅导员需要将学生由片面引向全面、由错误引向正确、由寸光引向长远、由肤浅引向深刻。于是,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在站稳立场,站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与立场时与学生进行的交流,这与心理咨询是不同的。。不要总认为,也不要把时间放在预设和抱怨你的parter会怎样怎样这个问题上。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难道就没有遇到过所谓的“不配合”的学生吗?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提升我们自己应变的能力和说服的力量。,就不要把它作为谈心谈话比赛时的目标。一个谈心谈话的过程,是辅导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辅导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辅导员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甚至有的时候是“要求”的过程。当我们将谈心谈话缩影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来的时候,给大家三点建议:(1)工作中,辅导员如果约谈学生,往往是事出有因。为了提高此次交谈的教育有效性,我们需要在正式谈话前尽量多渠道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学生问题的可能原因,有时候还需要关注他的家庭结构等。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开展的谈话,与赛场上给予题目的谈话是一样的,即题目本身是一个现实情境。因此,比赛时,如果辅导员直切问题关键点与学生展开谈话,既可以避免发散性也可以节约时间。只不过有的辅导员会绕来绕去,弄的学生也陪着你绕圈子,甚至最后是学生先提到自己的问题,先发表对这个问题的观点,辅导员自然就被动了。而上述的这种赛场常见场景,在现实的工作情境中,有几个辅导员是这样的呢?所以,展现真实的自己就好。(2)要倾听学生,才能从学生的话语中发现问题。如同医生需要在“望闻问切”后才能对症下药。辅导员不倾听学生就发现不了学生的认知错误和问题所在。但是,如何提问,才能让学生开口讲,不回避问题地讲?这就考验提问的艺术了。在此仅就辅导员在群中的疑问做一点解答,那就是,如果你不想让学生天南地北地“扯”,就请不要提过于发散性的提问,比如“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因为,作为
辅导员如何与学生谈心谈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