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的婚恋风俗摘要:民俗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群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约定俗成,作为行为规范而保留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心理特征。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任何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事象之中。感受一定民俗文化的熏染,并且有一定的民俗心态。而本文通过对甘谷的婚恋风俗的记叙,为大家展示了甘谷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特征。关键词:民俗文化甘谷民俗婚恋风俗甘谷南接陇南,可鸟瞰巴蜀,东连北道清水,扼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作为关陇文化圈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甘谷的地域文化,由上古之伏羲文化,商周文化,羌氐文化,秦源文化,两汉后之儒、佛、道文化,构成了甘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富于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主干,其中民俗文化最值得研究,最应该研究,民俗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和文化经验,而其中关于人生三大幸事之一的婚恋风俗则形成了甘谷民俗中一大亮景。甘谷一带的传统婚恋风俗,包括合八字、请媒人、相亲、订婚等形式,即使是自由恋爱、自许终生的青年男女,一般也要请媒人、订婚,很少有人不通过这些程序而自己去领结婚证的。1请媒人无媒不成婚,媒人在传统婚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早在东周时期,男女成婚非媒人撮合不可,《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即是说一对相互爱恋的青年男女,因无良媒不能成婚,其情可悯。封建社会,如果没有媒人私自相爱,整个社会是不能容忍的。《孟子"滕文公》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认,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请媒人一般是男方看中女方,或男女双方已有意,由男方出面请媒人从中牵线或传递信息、礼物。一般做媒的是男方或女方的亲戚朋友。也有热心人觉得某一男子和某一女子的年龄、低位、人品等条件般配,自己充当媒人,在男女双方之间游说、撮合,成人之美的。旧时代的中国人婚姻的决定权不在自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终身大事完全由家长和媒人说了算,造成了无数婚姻悲剧,而妇女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广大对婚姻不满的妇女只能恪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信条,自我压抑,终其一生。这种对青年男女婚姻自主权的剥夺,是封建专制制度对人性的戗害,是造成许多不幸婚姻的原因。现在婚姻的自主权掌握在青年男女的手中,但是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即使是自由恋爱者,大多数情况下,仍然请一个媒人,主要是传递信息。2合八字传统婚姻中,请了媒人,要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时)写下来,用红纸包好,互相交换,叫换庚帖。交换后放在灶神或先祖牌位处,放置三天时间,以测吉凶顺逆。如果三天内家里未出现任何不吉利的事。表明婚事吉祥,否则,即为不吉利,往往告吹。请阴阳先生破八字,如相合即进行下一项程序,如不合不得不去别处相求。直到现在仅按属相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属相中,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即所谓四大丁:“白马见青牛,鼠羊一担臭,鸡狗不抬头,乌猪怕的老猿猴。”属相相冲的人认为不宜成婚。相合的属相为:虎马狗;猪兔羊;蛇鸡牛;猴鼠龙,但只要不相冲即为上婚。在传统婚恋中,还有所谓的二小丁、破月的说法。二小丁是:“蛇和虎不合,龙和兔不合。”破月是:“正蛇二鼠三牛头,四猴五兔六狗头,七猪八马九羊头,十月鸡架上头,十一虎儿野山走,腊月老龙不抬头。”合八字除了看属相相冲相合外,还要看五行相生相克。相生者可成婚,相克者不宜成婚
甘谷的婚恋风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