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国有企业改革成功案例投资银行在国企改革中的战略地位赵炳贤中国经过十八年的改革,其成就举世瞩目。但我们的经济发展基本上仍是速度效益型,表现出高投入、低效率、高通涨、大波动的明显特征。十四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转向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思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明确提出,但总体效果不明显。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中国的改革经过十余年的渐进历程,现已触及到问题的关键,即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各国历史经验和中国改革的实践表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处理好三个层次的基本问题。在宏观上,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我们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除了借鉴西方的经验,强调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意义,还要强调建立两个基本机制,即有限责任制度和兼并破产机制,这对在中国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微观上,企业必须重视对核心能力的培养,企业既要善于有效管理内部资源,又要善于吸纳整合外部资源,从而企业发展必须运用两种战略,即企业内部管理型战略和企业外部交易型战略;而要有效运用这两种战略,必须建设两支队伍,即真正的企业家队伍和中国的投资银行家队伍。每个层次的两个方面是一组对立的统一体,而这三个层次的问题又相互依存。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涉及的是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不只是企业本身的制度与管理问题。因此,发展投资银行业对中国企业改造与重组、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构造两个机制:投资银行业的宏观职能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两项基本机能:一是有效地动员社会资源投入经济建设;二是在经济系统中高效率地使用所支配的资源。本世纪中,人们在几乎半个世界的范围内实验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曾用行政手段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高强度动员,却因资源利用的低效率而失败了,从而导致了大范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中国经过十八年的改革,其成就有目共睹。但上述两项基本机能尚未真正形成。 1996年末,,银行承受着巨大的利息压力。 3,000~5,000亿元的游资找不到合理的投资机会,而大量投资机会又找不到资金。这表明我们缺乏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的机能。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效率低下,那些无效率的企业成了吞噬资金的“黑洞”,据报导,94年逾期、呆滞、坏帐贷款9,00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0%,占1991年至1994年贷款增量16,800亿元的54%.外延发展模式已走到了极限,迫使决策层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针。这表明我们利用资源的效率低下。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我们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除了借鉴西方的经验,强调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意义,还要强调建立两个基本机制,即有限责任制度和兼并破产机制,这对在中国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特殊意义。有限责任制度的关键在于“有限责任”,投资者在其投资额的限度之内承担企业的风险。真正实行了有限责任制度的企业在市场中是有独立利益的竞争主体,有生死存亡的危机;而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则没有这样的危机,企业破产了,并不意味着其所有者也要破产,不意味着企业所有者生命的结束,无论这个所有者是自然人、法人还是政府,他对企业经营风险不负连带破产责任。这种制度限制和分散了投资者的风险,为更多的人创造了参与投资的制度环境和安全保障。同时它实现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分工:投资者承担有限的投资风险,取得相应的投资收益;经营者承担经营风险,取得相应的工作报酬。值得注意的是,经营者用以承担风险的是其作为经营者的资格,一旦经营失败,将很难得到其它企业的聘用,他将再不能以经营者的身份在社会上生存。历史经验表明,这是一种动员社会资源的有效制度。没有这种制度,发达国家中的“人民资本主义”是不可想象的。兼并破产机制分为兼并和破产两种实施方式,兼并即通过企业产权有偿转让,优势企业购买资产或股票,接管劣势企业,使之失去所有权和经营权,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破产即对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根据债务人或债权人的申请,通过法院将其财产强制拍卖,变价归还债权人,即通过债务关系的处理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兼并破产机制的直接作用在于激励与鞭策经营者尽最大的努力高效率地使用所支配的资源。它把企业推向了市场,经营有方的企业可通过兼并迅速扩大其可支配资源,而经营不善的企业随时可能破产,随时可能成为“狙击手”的目标。一旦企业被兼并或破产拍卖,所有者将损
国有企业改革成功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