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六十年的风雨兼程.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平顺县卫生事业60年发展综述桑月松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六十年春华秋实,迎来卫生事业60年的辉煌历史。60年来,平顺卫生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卫生人的不懈努力,使全县卫生工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全县经济发展中作出了优异的成绩,铸就了卫生事业辉煌。一、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一)主要健康指标增幅明显。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是的三大指标,也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目标指标。60年间,我县人均期望寿命大幅提高,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是卫生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最好的见证。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明显改善。截至2008年底,,婴儿死亡率由318‰‰,孕产妇死亡率由1200/10万下降为0。(二)城镇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目前,全县基本建立起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为主体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80%以上的居民有了不同形式的健康保障。(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曾是农民看病就医的真实写照。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传统合作医疗出现大面积滑坡时,农民主要靠自费看病,经济负担沉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突出。自2007年开始,我县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9年,全县参合率达%,人均筹资额达到100元,到目前,全县共筹集新农合资金万元,补偿人次,支付补偿金万元,为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看病贵”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经过60年的努力,全县建立了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一)县乡村三级卫生资源总量大幅度增加。1949年,全县仅有1个县级卫生院,3个联合诊所,27间简陋的房屋,32名工作人员,20张病床。上世纪60---70年代末期,党中央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受乡村集体经济的支持,合作医疗制度曾在全县一度推广,到上世纪80年代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村级卫生组织失去集体经济的支持,合作医疗制度纷纷解体,部分医疗机构追求经济效益,再加上这个时期全县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问题突出。尤其是我们贫困地区的农村,用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武器仍是最原始的体温表、血压器、听诊器“老三件”,诊治手段仍然是依赖“望、闻、问、切”猜测法,农民患小病凭“硬抗”,患大病靠“命运”,在全国长期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因素的影响,形成了20%的城市人口占用了80%的医疗资源和设施,80%的农村人口只占用了20%的医疗资源和设施,城乡医疗服务差距很大,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克服一切困难,抢抓发展机遇,一个个改变平顺县卫生事业落后面貌的伟大战役,相继打响,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平顺卫生实现

六十年的风雨兼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12-09